【题目】《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的地理区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④地区的特色饮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天津临河靠海,居民喜食河海鲜,天津的母亲河是( )
A. 黄河 B. 长江 C. 珠江 D. 海河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里求斯是一个发展中的小国,面积为3020平方千米,人口约120万。过去资金不足,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缓慢。毛里求斯政府为振兴经济采取了一系列与国情相适应的政策,经济快速发展。从其支柱产业发展来年,20世纪70年代前,以蔗糖业为主;70年代后,形成了以蔗糖业、出口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三大经济支柱;90年代,在巩固三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形成以蔗糖业、出口加工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为主的四大经济支柱。
材料二 毛里求斯示位置意图、普莱桑斯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从半球位置看,毛里求斯位于_________半球和_________半球。
(2)请从年降水量、降水季节分配及变化等方面简述普莱桑斯的降水特征。
(3)说明7、8两月,中国游客将毛里求斯作为“避暑胜地”的原因。
(4)近几十年来,毛里求斯经济发展迅速。从毛里求斯支柱产业的变化推测,毛里求斯政府采取了哪些振兴经济的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区域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三条大河的源区
A. 甲B. 乙C. 丙D. 丁
【2】乙区域的拉萨夏季平均气温较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B. 纬度位置C. 地形D. 冬季风
【3】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位于图中的 区域
A. 甲B. 乙C. 丙D. 丁
【4】关于丙区域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有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B. 分布着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C. 主要属于半湿润地区D. 分布着面积较广的黑土地和红土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香港和澳门有许多相似的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狭人稠 ②“一国两制”③填海造陆 ④以旅游博彩业为经济支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新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汽车等。2018年以来,我国各省市陆续为新能源汽车换发绿色的新牌照。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幅员辽阔,新能源分布广泛。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
A. 720万平方千米B. 960万平方千米
C. 1200万平方千米D. 1600万平方千米
【2】图中此车牌所属的省级行政区域为
A. 湖北省B. 吉林省C. 天津市D. 云南省
【3】影响粤、津两省市获得太阳光热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经度差异B. 纬度差异
C. 地形差异D. 人口差异
【4】我国在大同市建成世界上首座熊猫外形太阳能光伏电站,大同市经纬度位置为
A. 南纬40.05°,东经113.32°B. 北纬40.05°,西经113.32°
C. 南纬40.05°,西经113.32°D. 北纬40.05°,东经113.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B.乙地区石油储量丰富,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区
C.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D.丁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
【2】甲地区旅游业繁荣,下列旅游项目属于该地区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但自古又多洪水泛滥,成为“中国的忧患”。
据图回答下列各 题。
【1】黄河流域是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这是因为
①黄河流经三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②本区域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③黄河中下游石油、煤炭资源丰富
④中游支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2】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过程中,合理的是
A. 河套平原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塞上江南”
B. 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C. 下游“地上河”易发生洪水灾害,应开挖新河
D. 黄河水运价值巨大,已成为北方地区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