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序号与地形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 ①—山地 B. ③—平原 C. ④—高原 D. ⑤—丘陵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吉林实验中学八上单元调研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第二条“亚欧大路桥”通过我国境内的铁路是( )
A.京包-包兰线 B.京哈-哈大线
C.沪杭-浙赣线 D.陇海线-兰新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赏读电视片中经典台词,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0分)
“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1)填表概括我国农业物产丰富的原因。
“在中国,五谷始终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今天,中国粮食产量的前三名已经变成稻谷、小麦和玉米。……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国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1) 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 洋 B 洋 E (国家)
(2) C所在的地区是 半岛,该半岛地形特点是 。
(3) E国的首都是 ,该国属经济 国家,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
(2)读教材,填表解释我国主食格局的原因。
(3)仅靠“自然的馈赠”无法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读 “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变化总体趋势为 ;而人均耕地变化总体趋势为 。
②我国人口2008年比1949年大约净增 亿人。由于人口基数 ,我国仍将坚持的人口国策是:控制 ,提高 。
③在2000年前后,人均耕地面积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现象说明我国 (多项选择)。
A. 人口总量下降
B.国土面积增大
C. 制定和实施了保护耕地的政策
D. 加强了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监督和管理
“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4)请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特色饮食与地区及其地理原因连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列地区与人文旅游资源组合正确的是
①敦煌—石窟艺术 ②深圳—民族风情
③北京—皇家园林 ④山西—大院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划分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是
A. 秦岭—淮河 B. 黑河—腾冲
C. 长城沿线 D. 大兴安岭—太行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八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
材料一:2010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0-2030年)》。规划大纲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整合生态治理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山脉是黄土高原与 地形区的分界线。
(2)黄土高原在成因上是由风力搬运、堆积作用形成的“风成高原”,其土壤来源是中亚、 等地区的荒漠、戈壁。
(3)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所采取的治理措施有(至少写两条) (4)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关于下列解决措施叙述可行的是 ( )(多选题)
A.加强计划生育力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其他地方去
C.从事农业生产时,需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D.因地制宜植树种草,积极进行生态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八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栽培技术不同 B.农耕制度不同
C.气候条件不同 D.地形条件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内蒙古七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读“五带划分图”回答. (每空1分,共9分)
(1)图中字母所标的温度带名称:A B C D E
(2)写出图中五带的界线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