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指降雨
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一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徐州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家乡地理考察,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并在图中标注了①②③④四个观测点。据图判断下面小题。
【1】该地区的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
【2】该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3】悬崖顶部的海拔高度是300多米。
【4】甲、乙两村均位于盆地。
【5】在①处可能看到成片的苹果园。
【6】站在②处能够看到乙村。
【7】在③处可以看到悬崖和向北流的河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年来全球地震多发,根据图回答下题:
(1)图中四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B.都是由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造成的
C.都位于板块内部
D.都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2)3月12日,日本地震灾区降下鹅毛大雪,加重了受灾程度。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大雪的是( )
A.
B.
C.
D.
(3)日本是核电发达的国家,核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核电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但核废料处理不当以及核电站遭到破坏时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日本大力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是( )
①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 ②日本工业高度发达,是能耗大国
③日本煤、石油等能源缺乏 ④日本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图反映的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为南水北调工程部分线路示意图,读图可知,中线调水线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过鄂、豫和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简称),抵达京、津两市。
【4】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都到达_______平原,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与中线相比,东线调水线路工程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汉语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语仅限汉族人使用
B.汉语仅在我国使用,海外华侨说英语
C.汉语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之一
D.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对图幅相同的①世界地图,②中国地图,③山东地图,④临沂地图,叙述正确的是
A. 从①→②→③→④表示范围由小到大
B. 从①→②→③→④图上比例尺由大到小
C. ①表示的范围最大,图上内容最详细
D. ④表示的范围最小,图上内容最详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比较左图中A、D二地区: A是________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D是________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
(2)C、D两地分别在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C地油菜花开花时间更迟的原因主要是:D地位于我国的第_____级阶梯,海拔高,气温低,图中②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与1月_____℃等温线接近。
(3)右图西北、青藏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图中反映出两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开发西部要把_________________放在首要位置。
(4)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唯一跨四大区域的是_______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中亚地区地理简图”和“中亚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中亚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
A.西高东低
B.东北高,西南低
C.北高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
(2)下列关于本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较多的地区
B.种植业发达的地区
C.畜牧业发达的地区
D.地形平坦水源较充足的河流沿岸
(3)下列关于该地区小麦区分布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较多的北部平原
B.降水较少的北部高原
C.降水较多的东南部高原
D.降水较少的中部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