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图文资料,回答下例问题。
2018年6月25日是第28个“全国土地日”,读“我国2009一2016年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变化图(甲图)”、“我国2009一2015年耕地面积变化图(乙图)”及“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分布比例图(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甲图,2016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_____%,比2015年上升了_____%,这一转变直接得益于_____。
(2)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是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赴势是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造成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双向选择)。
A.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 B.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耕地面积总重小
(4)耕地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我国土地政策的是_____(单选)。
A.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营造防护林 B.牧区要保护好天然草场
C.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保护耕地 D.工矿业产生的污水排入农田
(5)根据丙图中数据信息可知:南方地区耕地面积_____(填“多”或“少”),水资源_____(填“多”或“少”),北方地区耕地面积_____(填“多”或“少”),水资源_____((填“多”或“少”),所以我国北方_____灾害更严重。
【答案】5.86 0.9 国家从2016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 增加 减少 BC 可再生 D 多 少 多 少 干旱
【解析】
(1)读甲图可得2016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5.86%,比2015年上升了5.86%﹣4.96%=0.9%,这一转变直接得益于国家从2016年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
(2)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趋势是增加,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是减少。
(3)造成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面积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4)耕地属于可再生资源。为保护土地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营造防护林,在牧区要保护好天然草场,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切实保护耕地,工矿业产生的污水不能排入农田。
(5)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少,水资源多,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多,水资源少,所以我国北方干旱灾害更严重。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以北京为起点的铁路线名称:①_____线,②_____线,③_____线,④_____线。
(2)写出⑥、⑩条铁路线的名称⑥_____线,城市:_____--兰州;⑩_____线,城市:兰州--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有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各河流,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是_____河(填序号),它的干流主要流经_____(填干湿地区)。
(2)据图可知,我国河流水位最高、流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_季。图中①河流春季有短暂的汛期,此汛期最有可能的成因是_____(单选)。
A.上游水库开闸放水,水位猛涨
B.春季耕种未开始,农业用水量少
C.冬季的冰雪在春季融化
D.3、4月份雨季到来,降水增多
(3)据图分析,河流④应是我国的一条_____(填“内流河“或“外流河“),河水主要来自_____(填“高山冰雪融水”或“大气降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某地区民居多高脚竹楼,丛林遮天蔽日,林中常见“孔雀开屏、大象戏水”的趣景。该地区可能位于图示四省中的( )
A. ④B. ③C. ②D. ①
【2】当我国处于冬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省的河流结冰
B. ②省的农村忙于收割水稻
C. ③省的农村忙于收摘苹果
D. ④省境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巨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我国的河流以内流河为主
B. 一般来说,我国河流夏季形成汛期
C. 大多数河流注入太平洋
D. 我国的河流都注入海洋
【2】图中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有
A. 甲B. 乙C. 丙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黄河支流:A是_____,B是_____。
(2)划分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地点②是_____划分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地点①是_____。
(3)黄河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_____平原和_____平原。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_____高原地区,这些泥沙沉积在下游河道,形成著名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