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滨州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次登山旅行活动。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方案一:登大青山,锻炼体能;方案二:徒手攀岩,试试胆量;方案三: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米以上。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______(地形部位)。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______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际距离是______千米.
(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_____(填数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这个提议可行吗?说明理由。
(6)旅行途中同学们走访调查当地居民,绘制了当地二分二至时正午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图
下列①②③图中最能反映地球运动到左图B位置时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 同步检测 题型:解答题
读如图所示四幅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D点的经纬度是
(2)A、B、C、D四点中即位于东半球又位于低纬度的点是 ,即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南温带的点是 。
(3)图中A点在C点的 方向。
(4)甲、乙、丙、丁四幅图中,面积最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第三节 人类与海洋 同步检测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的大洲和大洋图回答下题:
关于大洲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洲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大洲G是世界上最小的大洲
B. 大洲C是位于寒带的大洲,尚无定居人口;大洋③全部在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C. ①代表的大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A代表的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亚洲
D. 大洲E和大洲D之间的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大洲A和大洲B之间的界线是马六甲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的地理区域。其中把我国划分成四大地理区域的标准是综合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A区域和B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 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A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 B区的植被以 为主。
(3)D区域与其他三大区域划分界线经过 、祁连山和 ,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4)图中①地的生态建设,应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 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 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 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能够说明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 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B. 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C. 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
D. 沙土土质比黏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同步检测 题型:选择题
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下图)。按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楼间距设置最大的应该是
A. 济南 B. 哈尔滨 C. 南京 D. 广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同步检测 题型:选择题
(题文)炎热的季节,我国北方的居民大多喜欢吃冰激凌、雪糕等;寒冷的季节,大多喜欢吃火锅。这说明
A. 气温与交通息息相关 B. 气温与饮食息息相关
C. 气温与住房息息相关 D. 气温与衣着息息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粤人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五章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同步检测 题型:选择题
全球每年新增加的人口数高达8000万,相当于一个德国的人口,主要是因为
A. 全球人口基数庞大 B. 人口出生率高
C. 人口死亡率高 D.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