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坐标:A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
(2)图中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__点;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点。
(3)图中位于中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点,图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点和_______点。
【答案】40°N,30°W 30°W,40°N 0°,0° (20°S,15°E)或(15°E,20°S ) A C A B和C
【解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40°N,30°W;C点的经纬度是30°W,40°N;B点的经纬度是0°,0°。
(2)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图中位于北半球的点是A,位于南半球的点是C。
(3)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由此可判定,图中位于热带的点是B和C,位于中纬度的点是A。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图为2017年7月中国部分气象灾害分布示意图及A、B两城市各月月均温和月降水量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________盆地,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是________。
(2)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除图中列出的气象灾害外,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洪水到来时,我们该如何避险?
(4)A地冬季气温特点是___________,此时,最容易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有( )
A. 北美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 亚洲
【2】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海洋是( )
A. 大西洋和印度洋 B. 大西洋和太平洋
C. 印度洋和太平洋 D. 印度洋和北冰洋
【3】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 )
A. 北美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 亚洲
【4】四大洋中,完全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5】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大
C. 南极点周围是海洋 D. 71%是海洋,29%是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
D.山脉主要有长白山、秦岭、大兴安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图中纬度的变化规律叙述最准确的是()
A. 从赤道分别向南极、向北极逐渐增大 B. 从北向南逐渐增大
C. 从南向北逐渐增大 D. 从东向西逐渐增大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 本初子午线 B. 赤道 C. 北回归线 D. 南回归线
【3】北半球的纬度范围是()
A. 0°—180° B. 20°W—160°E C. 0°—90°N D. 0°—9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填空。
(1)A地的经纬度坐标是______________。
(2)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_____点,A点位于_________(东、西)半球。
(3)按高、中、低纬度的划分,C点处在__________纬度。
(4) C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绘制河南省地图时,同中国地图相比范围小了,比例尺大了
B.绘制中国地图比河南省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C.绘制平顶山市地图时,图的内容较河南省地图更为简略
D.绘制宝丰地图,比以上三个地图的比例尺都小,内容最详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