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一读,完成下列问题.
2000年3月,国家正式启动“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工程”,率先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174个县进行试点,通过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是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根本措施.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原因是什么?
(2)“阐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义.
(3)请描绘长江上游(黄河中游、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措施见成效后的美景(选取一个地方即可).
考点:三大林区的分布及特点
专题:
分析:(1)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2)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答:解:(1)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北方地区沙尘暴肆虐,因而我国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建设,旨在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阻挡风沙危害;
   (2)我国的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特点,都要求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长江上游、黄河中游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增加,保持了水土,减少了水土流失;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土地沙漠化问题得到抑制.
故答案为:(1)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阻挡风沙危害;(2)我国的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特点,都要求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3)长江上游、黄河中游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增加,保持了水土,减少了水土流失;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土地沙漠化问题得到抑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最近的飞行方向是(  )
A、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B、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C、一直向西飞行
D、先向北,后向南飞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位于北纬40°,西经100°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亚洲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A
 
B
 

海峡:C
 
G
 

运河:D
 

大洋:E
 
F
 

高原:H
 

平原:I
 

(2)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半岛①
 
 国家③
 
大洲④
 

(3)①②两处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
 
气候,②
 
气候.原因是
 

(4)亚洲地势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把相关项目用直线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均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区,区域A表示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区,B区域表示
 
(土地利用类型).
(2)区域①为
 
林区,②为
 
林区.
(3)区域①的主要山脉有
 
 
,区域②的主要山脉有
 
.因此从地形看,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
 
地区,而耕地主要分布在
 
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仔细观察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1)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
 
半球;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
 
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
 
洲接壤,西南以C
 
运河与B
 
洲为界;东临E
 
洋,南临F
 
洋,北临G
 
洋.
(2)亚洲分为
 
 
 
 
 
 
六个分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中源头①发源于
 
 山北麓,注入④
 
 海.
(2)图2中支流②为
 
河,③为
 
 河
(3)黄河上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交界处,河流
 
大,是黄河
 
 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建有水利枢纽a
 
,b
 
.中游已建成的水利枢纽C是
 
,正在建设中的水利枢纽d是
 
省的
 

(4)读图1,因河床高出地面
 
 米以上而称为“
 
”.此种现象在黄河的
 
 段(A至B或B至C)最为明显.其形成原因是
 
.而要从根本上治理图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在
 
 地区大力植树造林,综合整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