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众多
B.降水量大 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答案】D
【解析】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该地区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地区是( )
A.渤海,南海沿岸
B.渤海,黄海沿岸
C.黄海,南海沿岸
D.渤海,东海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地图类型中,最能直观地表示地面沿某一方向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平面示意图
D.分层设色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哪些不是新疆的农作物或农产品( )
A.小麦、玉米、高梁
B.葡萄干、哈密瓜、甜菜
C.西红柿、石榴、枸杞
D.甘蔗、花生、油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墙体高、屋顶坡度大的传统民居一般分布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
B.暴雨很多
C.板块张裂的结果
D.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很不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2019年3月6日5时迎来惊蛰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时节,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春雷唤雨、百花绽蕾、土壤解冻,我国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地头田间一片繁忙景象。下左图为1971-2000年各地初雷日期统计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据下面两图以及文字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初雷出现早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

A.东部B.南部C.西部D.北部

2我国初雷出现最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

A.西北和东北B.南部C.中部D.北部

3左图中我国初雷日期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为()

A.自南向北逐渐推迟B.自北向南逐渐推迟

C.自东向西逐渐推迟D.自西向东逐渐推迟

4遇雷雨天时,可以()

A.选择在大树下避雨B.在户外打电话约车

C.避免外出关闭门窗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5惊蛰前后,地球公转位于()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d——a之间

6惊蛰至春分期间,北京()

A.昼短于夜;昼渐短,夜渐长B.昼长于夜;昼渐短,夜渐长

C.昼长于夜;昼渐长,夜渐短D.昼短于夜;昼渐长,也渐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十一小长假第一天,小明复习初一已学的地理知识,他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很感兴趣。请读图以及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将地球公转的方向用箭头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来。_________

(2)上图中,将A、B两点的节气名称写在两个字母旁边的横线上。_________

(3)小明整理了地球公转的知识点,如下表,请你帮他把这个填充完整:

细节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季节

昼夜长短状况

极昼极夜现象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北极圈以北

南极圈以南

3月21日

春分日

赤道

_____

昼夜等长

无此类现象

6月22日

夏至日

____

____

昼长夜短

_____

_____

极夜

9月23日

秋分日

赤道

________

无此类现象

12月22日

冬至日

南回归线

_____

______

_____

昼长夜短

极夜

____

(4)考试这一天(2019年11月1日),地球运行到图中的_____(填数字)位置,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_____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北京市昼夜长短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河中,有一条是不存在的,它是(

A.B.C.D.

2图中C字母所表示的山地部位名称是(

A.山脊B.山谷C.盆地D.陡崖

3若量得村庄甲与水电站乙的直线距离为2.5厘米,则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

A.1千米B.10千米C.0.1千米D.100千米

4如果图中最高处山峰海拔为550米,那么该山峰比A地高(

A.350米B.400米C.250米D.349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