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台湾是祖国的宝岛,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省份是( )
A. 浙江 B. 福建 C. 海南 D. 广东
【2】【2】关于台湾地理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以平原为主 B. 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C. 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 D. 山脉主要是西北﹣﹣东南走向
【答案】
【1】【1】B
【2】【2】B
【解析】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1】【1】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故选B.
【2】【2】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主体是台湾岛,此外,还有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200多个岛屿,其中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临东海和南海,而且台湾岛东海岸直接面向太平洋;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台湾省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故选B.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别称所描述的地理事物都位于非洲的是( )
A. “地球之巅”、北半球的“寒极”
B. “富饶大陆”、“赤道雪峰”
C. “世界人种大熔炉”、 “高原大陆”
D. “玉米的故乡”、 “热带大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读图,下列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陕甘川三省,分布比较集中
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
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
D.生物物种较单一,生态环境脆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乌鲁木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可以用“ ”来概括新疆的地形特征,其中天山山脉的走向是 ,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的盆地是 。
(2)从“乌鲁木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该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 ,降水 ,属于温带 性气候。
(3)图①所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 基地。近些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新疆地区的沙漠面积逐渐扩大,草场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人为原因主要是 。
(4)新疆在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的绿洲地区,人们修建水渠、灌渠、坎儿井等水利设施,发展了特色鲜明的 农业,葡萄等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其糖分充足的原因是( )
A.夏季光照强烈
B.绿洲的灌溉水源充足
C.白昼时间长
D.夏季昼夜温差大
(5)图③中所展示的舞蹈是新疆 族人民的艺术瑰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因其品质优良,纤维柔长,被世人参为“样中极品”。新疆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新疆已成为我国新兴的重要能源基地。
材料二 青藏高原拥有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成为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青藏地区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这些清洁能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不仅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也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坏境。
材料三 新疆地形和棉花主要产地分布图、天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和青藏地区图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铁路:A ;自然保护区:B 。
(2)新疆的地形分布呈现 的特点;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形成该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
(3)天山脚下茫茫荒漠,远看山顶则是白雪皑皑,由山麓至山顶还有森林和草甸分布,试分析天山独特景观的形成原因。
(4)为了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在B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会对长江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5)新疆和青藏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分析两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如下图为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A板块的名称是( )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大洋洲板块
【2】图中震中所在地为地震多发地区,下列关于其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暴雨成灾,诱发地震B.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C.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结构D.位于海边,海水运动造成地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