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地气温25℃,那么乙地的气温是
 

A.27.4℃B.28.2℃C.22.6℃D.29℃
(2)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1.8厘米,其实地距离为
 

A.4000米     B.3600米     C.36000米     D.3000米.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专题:
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解答:解:(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海拔是600米,乙地的海拔是200米,若甲地的气温是25℃,那么乙地的气温是25℃+(600米-200米)÷100米×0.6℃=27.4℃.
(2)根据比例尺1:200000可得,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2000米,又知道甲、乙两地图上直线距离约1.8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1.8×2000=3600米.
故答案为:(1)A;(2)B.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众多因素中进行合理的选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秦腔、京剧分别是我国哪两个省级行政区的代表曲目(  )
A、陕西、北京
B、山东、青海
C、江苏、浙江
D、福建、海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欣赏风车应该去下列哪个国家(  )
A、荷兰B、瑞士
C、西班牙D、意大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目前我国人口总数世界第一位
B、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
C、我国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
D、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世界的气候》一章后,按照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了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材料:百叶箱1个、温度计1支、手电筒1个、数据记录及绘图工具等1套.
探究性学习活动过程:
(1)按照气温测定要求,将温度计放到百叶箱内(温度计离地面1.5米)
(2)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四次观测气温(夜晚观测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进行)
(3)记录观测结果或绘成图.(注意最高温和最低温时间)
(4)计算当日的平均气温.
观测结果:

图1是这个小组同学的观测结果.请你分析:
(1)当天最高气温约为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温一般出现在
 
(时间);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约
 
℃.
(2)根据他们所测量的温度数据,仙桃当天的平均气温为
 
℃.
拓展延伸:
(3)季节变化:一年当中,仙桃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月,四季分明.
(4)某同学将一天中四个不同时间测量的温度制作成气温分布曲线图(图2),有一段包含白天最高温度的曲线没有绘制完整,请你观察上图中温度计所现实的温度,补充完成曲线图(图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山位于乙山的
 
方向,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
(2)山体部位名称:A是
 
B是
 
,A和B两地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地,C是陡崖,它的高度大约是
 
米.
(3)根据图中的风向判断:D和E两地中降水较少的是
 
,因为它是
 
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 
(1)甲村所在地区地形是
 
,A地的地形是
 

(2)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是4.2厘米,实际距离是21千米,该图的比例尺是
 
(用数字式表示).
(3)A、B两地,适合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丙河的流向是
 

(4)A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有显著的区别,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主要是(  )
A、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贫乏
B、我国的人口众多
C、我国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D、我国人口的总量与自然资源的总量十分吻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甲所示大洋名称是(  )
A、大西洋B、太平洋
C、印度洋D、北冰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