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B C E F G

(2)图中AD和BD线所在地,坡度比较陡的是 ,判断依据

(3)图中甲村庄在乙村庄的 方;小河的流向是

(4)该地区用水很紧张,为此决定修一座水库,你认为大坝应修在 处.试分析原因(至少两条)

(5)若量的图中F地距B山为2.5厘米,那么他们实际距离为 米.

【答案】(1)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2)BD;BD处等高线密集;(3)东北;自西北向东南;

(4)D;施工量小,容易蓄水;(5)125

【解析】

试题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分别是:B山顶,C鞍部,E陡崖,F山脊,G山谷.

(2)图中AD和BD线所在地,BD处等高线比AD处等高线密集,坡度比较陡.

(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可判定,图中甲村庄在乙村庄的东北方向;小河的流向是由西北流向东南.

(4)图中水库的大坝应修在D处,该处位于盆地的出口处,施工量小,且容易蓄水.

(5)依据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量的图中F地距B山为2.5厘米,那么他们实际距离为2.5×5000=12500厘米=125米.

故答案为:(1)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2)BD;BD处等高线密集;(3)东北;自西北向东南;

(4)D;施工量小,容易蓄水;(5)125.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最高的高原是( )
A.巴西高原
B.青藏高原
C.帕米尔高原
D.云贵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的经线圈是( )
A.20°E和160°W
B.0°和180°经线圈
C.20°W和160°E
D.本初子午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下图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推断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西向东递减B.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C.从东南向西北减少D.从北向南递减

2目前,我国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方法是

A.兴修水库B.进口水资源

C.提高水价D.跨流域调水

3下列属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节水措施的是

①擦玻璃的水用来冲厕所 ②农田大水漫灌 ③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④大量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4下图可以反映出我国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①水资源南多北少 ②水资源北多南少

③水资源季节变化大 ④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地点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
A.10°S,30°W
B.25°N,10°W
C.20°N,170°E
D.20°S,30°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我国共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和民族( )
A.23 56
B.36 40
C.34 56
D.28 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我国某地的气候资料和等高线地形图,此地距某大城市仅5千米。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下列地形区中的

A.东南丘陵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

2该地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布局是

①在甲地发展苹果种植②在乙地发展蔬菜、花卉种植

③在丙地发展淡水鱼养殖④在丁地发展柑橘种植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山地部位名称:G处为______,EF处为_______,CD处为_______

(2)图中EF和CD处能够形成小河的是________,小河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

(3)甲乙两山之间的水平距离是__________(图上距离为2.5厘米)千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米“元旦”假期想到合肥市市区游玩,想要了解合肥市市区的景观,需选择( )
A.中国政区图
B.安徽政区图
C.世界政区图
D.合肥市区地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