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不是山区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A.地震
B.滑坡
C.沙尘暴
D.泥石流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大洲人口分布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大洲北临H_________洋,主要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带。
(2)A洲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
A.东部、北部 B.东部、南部 C.东部、西部 D.中部、北部
(3)图中M地人口稀少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中A大洲与B大洲的分界线①为____________。
(5)图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年4月26日-27日的降水量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本次降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图示区域内,降水范围较广 B. 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C. 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D. 降水主要来自台风
【2】下列对图示区域农业生产及其生产条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均不会受到寒潮的影响 B.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
C. 耕地以水田为主 D. 作物熟制都是一年三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兰新高铁穿越了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全长176km,兰新高铁沿线既有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又有沙砾满地的戈壁沙滩;既有新兴的工业城市,又有历史悠久的古镇;既有瓜果飘香的原野,又有海市蜃楼的幻景。她将草原、雪山、湿地、戈壁大漠穿成一线,被称为中国最美高铁线。
材料二 兰新高铁示意困和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
(1)兰新高铁穿越的三个省级行政区中________在D区域;C区域地处大陆内部,___________是其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而河西走廊水草丰美,水源主要来自于山地降水、________和地下水。
(2)C区域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景观东西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该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最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
(3)D区域的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地壳活跃,__________能源丰富;该区域草原面积广大,主要畜种有_________、藏山羊、藏绵羊等,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明计划暑假乘高铁列车从兰州到乌鲁木齐沿途旅游观光,以下说法可信的有_______(多选)
A.在兰州市可以吃到正宗的特色拉面
B.西宁市夏季凉爽,外出不需要抹防晒霜
C.在吐鲁番盆地游玩时,遭遇了40℃以上的高温天气
D.乌鲁木齐市大型商场早上10:00才开始营业
E.沿途依次游览了敦煌莫高窟、吐鲁番的坎儿井、青海湖等旅游景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填空.
(1)从半球的位置看,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______半球(东西)、_____半球(南北)
(2)从海陆位置看,亚洲北濒A_______洋、东濒B______洋、南濒C_____洋,
西南邻D_________洲、西接E________洲、东北望F_____洲.
(3)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有很多世界之最,如:
世界最大的湖:①_______,世界最大的群岛:②_________,
世界最大半岛:③________,世界最高的高原:④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海洋A______B______城市F______H______。
(2)数字代表的岛屿名称: ①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3)从图上看,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沿岸和________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南方地区地形、地势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
B. 西部有内蒙古高原和东南丘陵
C. 地势东高西低,起伏很大,多山地和丘陵
D. 东部有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东南丘陵
【2】图中A、B两城市位于 沿岸( )
A. 黄河B. 珠江C. 长江D. 黑龙江
【3】图中①作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它的名称是( )
A. 南岭B. 秦岭C. 天山D. 巫山扩大荒地的开垦面积
【4】下列人文景观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
A. 水乡人家B. 窑洞C. 蒙古包D. 葡萄晾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