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回答问题.

(1)左图所示属于加工型区域的城市是_______。

(2)有关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 B.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

C.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D.名胜古迹有长城、明清故宫、日月潭

(3)右图所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面积21.7万平方公里,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2%,人口超过1.5亿,相当于全国人口的1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8.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__。

(4)连接京津冀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

(5)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下列旅游景点位于上海的是( )

A.乌镇 B.西湖 C.迪士尼乐园 D.西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重庆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位置A:(________) , ______ )B:(________) , ______ )

C:(________) , ______ )

(2)B在A点的 ______ 方向,C在A点的 ______ 方向,B在C的 ______ 方向.

(3)B点位于 ______ (北或南)半球,A点位于 ______ (东或西)半球.

(4)C点位于 ______ (低、中、高)纬度.

(5)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的点是________.古人云,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一天河,最有可能出现此现象的是________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重庆市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填表题

我国共有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个省___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重庆市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广西壮族自治区 C. 四川省 D. 黑龙江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右所示________工程留决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

(2)以一户家庭电器待机一年电耗費131.4度计算,我国城镇2亿个家庭一年电耗约260亿度相当于1/3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写出1/3个三峡水电站的发电量_______亿度。

(3)读“各地区占全国常住人口比重”图,说我国人口分布最少的地区( )

A.东部 B.西部 C.东北部 D.中部

(4)据国家统计局人口调查显示2015年11月1日我国大陆人口为13.7349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6.15%,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47%。根据我国人口老齡化呈上升趋势和劳动力短缺等形势,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_________人口政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地理试卷 题型:连线题

将下列地区与其所对应的内容连接起来。

①东南亚 A.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

②中东 B.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地

③欧洲西部 C.黑种人的故乡

④撒哈拉以南非洲 D.世界著名的丁业密地带

①—( ) ②—( ) ③—( ) 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自然灾害与分布地区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春旱—华北平原 B. 泥石流—西南地区

C. 台风—青藏地区 D. 洪涝—南方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赤道 B. 0°和180°经线 C. 回归线 D. 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重庆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有一首歌唱到:“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就叫中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东方”是指( )

A. 太平洋东岸 B. 亚洲东部 C. 印度洋东岸 D. 大西洋西岸

2.从半球位置来看,这条“龙”位于( )

A. 东半球.南半球 B. 西半球.南半球

C. 东半球.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3.这条“龙”东临的海洋由南向北依次是( )

A. 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B. 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 南海.黄海.东海.渤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