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目前,中国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164°E,75°S)正在难言岛筹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罗斯海新站位于( )
A. 南温带 B. 西半球 C. 东半球 D. 中纬度
【2】关于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所有的南极科考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南
B. 南极科考的时间多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
C. 南极洲平均降水量极少,淡水资源匮乏
D. 在南极大陆,可以看到定居在此的因纽特人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4日—7日15日在俄罗斯境内11座城市举行。回答下面小题。
【1】地图是我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玲玲想知道这些城市的地理位置,应该查找的是
A. 俄罗斯地形图B. 俄罗斯政区图C. 俄罗斯交通图D. 俄罗斯气候图
【2】玲玲整理了俄罗斯的部分地理知识,你认为有误的是
A. 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跨两个大洲,又跨两个半球的国家
B. 工业、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部分
C. 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D. 俄罗斯纬度位置高,6、7月份气温条件适于足球比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2009年8月8日袭击台湾、福建、浙江。持续的暴雨,致部分村镇被淹,多处山体塌方。“莫拉克”带来的超大暴雨重创台湾中南部十余县市。“莫拉克”共造成近九百万人受灾 因灾死亡上百人。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但是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其气候类型主要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2】台湾发生灾害以后,大陆同胞迅速行动起来,向台湾运送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南方地区传统的运输工具是( )
A. 马车 B. 汽车 C. 船舶 D. 火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称,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净化了环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热带雨林最丰富的国家是
A.中国B.巴西C.印度D.美国
【2】全人类都在关注热带雨林的保护,因为热带雨林破坏会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加B.气候变冷
C.全球气候变暖D.海平面下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西煤炭的储藏量约占中国的1/3,产量占到中国的1/4。中国70%以上的外运煤都来自于山西。山西煤炭资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着有力的能源支持。
材料二:大同市近郊林立着各式各样的小煤窑,其最常见的采煤方式就是爆破后用人挖,再用骡马驮出来。煤矿事故不断发生,其中乡镇小煤矿死亡人数竟占3/4。
材料三:有人这样说:有了煤,山西人的眼睛就只盯在地下,为了短期利益而毫无远见地进行掠夺性开采,挖出的煤也大多简单地运走烧掉,白白地浪费资源,而且生态环境也急剧恶化。
(1)材料一说明:山西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最大的________基地。
(2)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山西煤炭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3)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怎样才能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山西的煤炭资源。(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区绝大部分地处温带,地形以高原为主
B.这里是黑种人的故乡,黑种人占总人口的90%
C.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D.这里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咖啡、椰枣、油棕和香蕉的原产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日本海港城市多,满载货物的大型远洋船舶进出海港频繁。请你猜一猜,这些远洋船舶进海港和出海港所运载的货物最可能是( )
A. 进港为工业制成品,出港为矿产品
B. 进港为农产品,出港为矿产品
C. 进港为矿产品,出港为农产品
D. 进港为矿产品,出港为工业制成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极地游指到地球南北两极地区的观光、探险旅游活动,6 月至 8 月是北极游、12至次年
2月是南极游的最佳时间。根据材料完成 下列各题。
【1】南、北极游过程中均能看到的景观是
A. 成群结队的企鹅 B. 广阔无边的森林
C. 形态各异的冰山 D. 冰屋聚集的村庄
【2】南极游过程中需克服的困难是
①空气潮湿 ②狂风暴雪 ③缺乏淡水 ④气温过低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