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综合分析题:
材料:
  在北京举办的中学生科技夏令营中,来自吐鲁番、拉萨、杭州、呼和浩特四城市的同学,分剐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色:
  甲同学说:“蓝天白云大草原,遍地牛羊蒙古包。”
  乙同学说:“藏袍青稞牦牛群,神奇天路通高原。”
  丙同学说:“火洲晾房葡萄干,绿洲农业哈密瓜。”
  丁同学说:“青砖灰瓦斜顶房,小桥流水水产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的家乡位于______________高原,该地形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乙同学所说的“天路”是指______________铁路。
(3)丙同学来自四城市中的_______,丙、丁两位同学家乡的民居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的家乡每年6月1只—8月1日实行禁渔,禁止渔民下海捕鱼,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内蒙古;地势平坦
(2)青藏
(3)吐鲁番;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很大
(4)有;鱼类虽属可再生资源,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鱼类也可能因过度捕捞而灭绝,可再
    生资源就变成非可再生资源,所以对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意思合理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综合题
Ⅰ、如图1是亚洲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如图所示地区是
 
,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是
 

(2)填出下列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域),该海域大陆架地区
 
资源十分丰富.
 
(海域),该海域属于
 
(大洋).
(3)填出下列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半岛),④
 
(高原),⑤
 
(平原).
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所示省的省会是
 
,该省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
 
.(东多西少或西多东少)
(2)海南岛的地形特点是中间
 
,四周
 
,判断依据是
 
.(从河流流向和七月等温线分布两方面回答)
(3)根据人口密度分布图概括出海南岛的人口分布特点,简要分析其主要的自然原因.(从地形和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2年结业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022

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题。

Ⅰ.数据分析:读下图和下表,黄河流经  (1)  游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  (2)  ,植被  (3)  ,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1)

A.上

B.中

C.下

(2)

A.疏松

B.坚实

C.瘠薄

(3)

A.破坏严重

B.茂密

C.单一

Ⅱ.实地考察:黄河下游素有“  (4)  ”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  (5)  ,坡度变缓,河水流速  (6)  ,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  (7)  

(4)

A.地下河

B.黄金水道

C.地上河

(5)

A.小

B.窄

C.宽

(6)

A.加快

B.变慢

C.不变

(7)

A.抬高

B.降低

C.坍塌

Ⅲ.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下图,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  (8)  

结论: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  (9)  。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  (10)  

(8)

A.甲

B.乙

C.丙

(9)

A.多

B.少

C.快

(10)

A.植树种草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修建水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地理(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图15
表2 黄河各段监测水土流失数据表

黄河沿岸监测点
兰州
河口
龙门
陕县
利津
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3.48
6.67
33.3
37.7
24.7
年平均输沙量/亿吨
1.19
1.67
11.2
16.0
11.5
Ⅰ.数据分析:读图15和表2,黄河流经 (46) 游黄土高原,含沙量明显增加。原因:黄土高原土层(47) ,植被 (48)  ,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小题1】A.上        B.中            C.下
【小题2】A.疏松      B.坚实          C.瘠薄
【小题3】A.破坏严重  B.茂密         C.单一
Ⅱ.实地考察:黄河下游素有“ (49) ”之称。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平原,河道变(50) ,坡度变缓,河水流速(51) ,携带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52)
【小题4】A.地下河    B.黄金水道      C.地上河
【小题5】A.小        B.窄            C.宽
【小题6】A.加快      B.变慢          C.不变
【小题7】A.抬高      B.降低          C.坍塌
Ⅲ.实验探究: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16,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53) 
结论: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 (54) 。因此,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 (55)

图16
【小题8】A.甲            B.乙                 C.丙
【小题9】A.多            B.少                 C.快
【小题10】A.植树种草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修建水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综合题
Ⅰ、如图1是亚洲某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地区是______,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是______.
(2)填出下列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海域),该海域大陆架地区______资源十分丰富.
②______(海域),该海域属于______(大洋).
(3)填出下列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③______(半岛),④______(高原),⑤______(平原).
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所示省的省会是______,该省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______.(东多西少或西多东少)
(2)海南岛的地形特点是中间______,四周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从河流流向和七月等温线分布两方面回答)
(3)根据人口密度分布图概括出海南岛的人口分布特点,简要分析其主要的自然原因.(从地形和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