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纬30°中国行》节目展现了北纬30°沿线的地理风光和地方文化特色。7月摄制组沿30°N从A地向B地走,一路上地势的变化是________,气温的变化是_______。
(2)C区域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_________工业基地(名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对促进此工业基地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
(3) 图中D为______(城市),地处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此处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属于_________气候,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自然条件优越;我国南北铁路干线__________线在此跨越长江,交通便利.
(4)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如果山东半岛种植的鲜花出口到西亚地区,一般选择_____。
【答案】由低到高 由高到低 沪宁杭 丰富的水源/便利的河运 武汉 水稻 亚热带季风 京广 航空运输
【解析】
根据北纬30°纬线穿过我国长江沿江地带、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这里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进行分析解答。
(1)读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夏季,青藏高原受地势影响气温低,所以7月份,沿30°N从A地向B地走,一路上地势的变化由低到高,气温的变化是由高到低。
(2)读图可知,C区域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长江为该工业基地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有提供了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3)根据图中位置可知,图中D为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此处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雨热同期,自然条件优越;我国南北铁路干线京广线在此跨越长江,交通便利。
(4)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如果山东半岛种植的鲜花出口到西亚地区,距离远,需要及时送达。一般选择航空运输。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甲、乙、丙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图,它表示的范围比其他两幅_______,但表示的地理事物更_______(填简略或详细)。
(2)如果研究上海新旧城区变化,应选用_______图;如果研究上海与周边省区的相对位置,应选用_______图。
(3)从乙图可以看出,上海在杭州的_______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熟视无睹 B.就地取“材”
(1)漫画A反映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漫画B反映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观察和体会,在日常生活中,漫画A反映的现象还有哪些?
(3)造成漫画B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你认为解决漫画A、B中的现象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四幅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
A.一千万分之一
B.1:100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D.1/20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沿30°N所作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区,不正确的是
A.①——青藏高原B.②——四川盆地C.③——华北平原D.④——黄海
【2】这幅图主要反映了我国的
A.位置特征B.地势特征C.轮廓特征D.地形特征
【3】这种特征所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阻碍了海上湿润气流向陆地深入 ②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③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④阶梯内部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序号与其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
A. ①一旱地 B. ②一草地 C. ③一林地 D. ④一水田
【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 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 人均耕地少
C.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 山地多,平地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