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不足,故正确;

B、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阳光、空气、水等属于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与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故错误;

C、自然资源非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空气、水等属于可再生资源,故正确;

D、自然资源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并有其特殊分布规律,所以应注意节约和保护,故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香港的土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山地少,平地多 B. 山地多,平地少

C. 基本没有绿地 D. 保留大片绿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滨州中考)“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生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环球网上模拟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字母A、B、C所在的区域名称。

A 海峡,B 洋,C 洲。

(2)在模拟旅游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几个问题,请你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帮他们解决。

问题①: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最终形成新的大洋。请说明原因。

问题②:欧洲西部旅游业虽然发达,但西欧人夏季都喜欢到阳光明媚的地中海沿岸旅游。请你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

(言之有理即可)

问题③: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成为“赤道雪峰”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④:图中拟议中的“两洋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甲、乙两地的阴影部分面积相等,且位于我国不同的两个省区,关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面积甲小于乙
B.比例尺甲大于乙
C.甲在乙的东南
D.如在我国两个不同省区,甲省区人口密度小,乙省区人口密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 B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 , 据此可判断小河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3)若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根据图上比例尺,则甲乙两山顶之间的实地距离是千米。
(4)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米,甲山位于乙山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C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30°N,30°E
B.30°S,30°W
C.30°N,30°W
D.30°S,30°E
(2)图中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A.正北
B.正南
C.东北
D.西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7·绵阳中考)下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中( )

A. 冬季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 年温差甲地小于乙地

C. 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 乙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甲、乙两地均位于( )

A. 热带地区 B. 温带地区

C. 寒带地区 D. 高山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沿30°N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  )
A.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我国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D.我国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2)关于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云贵高原
B.②是塔里木盆地
C.③是四川盆地
D.④是南海
(3)我国夏季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4)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  )
A.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B.使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注入海洋,沟通了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通
C.在阶梯内部,由于降水丰富,水能资源巨大
D.有利于我西北内陆地区的农业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开展野外考察活动,下图是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1)同学们发现小清河的一条支流绘制错误,它是①②③④中的河。
(2)同学们看到甲乙两地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地种植水稻,地种植柑橘。
(3)同学们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献计献策,建议在处开发攀岩运动项目,在小清河支流中的河开发激流漂流项目(填图中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