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某同学绘制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l)图中所示地形以 为主,判断的依据是

(2)山体部位名称:B是________。

(3)A地位于王庄的________方向,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________千米。

(4)右图是沿左图中________(aa′或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5)B、C两处河段,流速较快的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

(6)下列活动,主要能用到等高线地形图的是( )

A.查找国家位置 B.确定旅游景点

C.了解交通线路 D.组织野外登山

【答案】(1)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2) 山谷

(3)西北 8

(4)bb′

(5)B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落差大,流速快

(6)D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l)据图可知,图中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故图中所示地形以丘陵为主。

(2)图中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3)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A地位于王庄的西北方向;若两地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实地水平距离为4厘米×200000=8千米

(4)沿bb′剖面线经过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山谷→山脊.图2是沿图1bb′剖面线绘制而成的

(5)B、C两处河段,B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6)组织野外登山需要用到等高线地形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每个大洲都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读甲乙丙丁四大洲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以下别称所描述的地理事物都位于乙洲的是

A. “地球之巅”、北半球的“寒极”

B. “物产丰饶大陆”、“热带大陆”、“高原大陆”

C. “最湿润大洲”、“玉米的故乡”

D. “世界人种的大熔炉”、“高原大陆”

2下列关于大洲轮廓图、名称、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

B. 乙--非洲---东南高西北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C. 丙--南美洲---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D. 丁--北美洲---被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包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主要是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极地地区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深居内陆
B.人类活动影响
C.周围都是海洋
D.纬度位置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跨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

B. 乙丙两区域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C. 丙区域的民居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小

D. 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对丁区域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人也把它称为水球,支持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C.地球被水汽包围

D.地球被冰雪覆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诗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北纬40°二分二至日太阳运行路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地球的_______运动造成的。

(2)北纬40°位于_____ (填“低”“中”或“高”)纬度。一年中,A这一天太阳高度升得最_____,正午影子长度最_____ 

(3)路径B日出时间是_____,日落时间是18时,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4)C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此时当地更适宜的穿着是甲、乙两图中的_____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图中漫画反映了我国(   )

①人口出生率较低 ②人口老龄化加剧③人口死亡率较高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

A. 促进人口大规模迁移 B. 促进乡村城市化

C. 根除人口老龄化现象 D. 保障劳动力供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