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拉丁美洲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地区 B. 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C. 通用拉丁语的美洲地区 D. 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美洲地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由于这两种语言都源于拉丁语,所以人们通常将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由于不同人种之间长期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种.南美洲混血人种数量和所占比例之大,超过了其他大洲。根据题意,故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9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的重要国际组织(英文缩写为“WTO”)是:
A. 联合国 B. 世界贸易组织
C.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D. 国际红十字会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A. 普遍高温 B. 南北温差大 C. 普遍低温寒冷 D. 不同年份不一样,没有规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暖北寒,越往北气温越低。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2
我国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特点是( )
A. 雨热同期 B. 全年高温多雨 C. 夏季高温多雨 D. 冬季温和多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典型,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所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故不同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3
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沙漠 B. 耕地 C. 草地 D. 高寒荒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耕地的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耕地分布区。因此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我国东部季风区以耕地为主要类型,北方为旱地,南方为水田。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4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 打坝淤地 B. 做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C. 修水库 D. 加固加高大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陕西省延安市大学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市面积为l 000平方千米,人口为25万,该市人口密度为( )
A. 25人/平方千米 B. 2.5人/平方千米
C. 2500人/平方千米 D. 250人/平方千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密度指的就是每平方千米内的人口数;人口除以面积就可以计算出人口密度,25万人÷1000平方千米=250人/平方千米,故选:C.
考点:人口密度的计算
【题型】选择题
【结束】
6
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多云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湖南省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学业考试模拟一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D. 长白山—武夷山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为第一、二级分界线,C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D不是阶梯分界线。
考点:阶梯分界线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0
我国的下列自然灾害中,最易在冬季发生的是:
A. 寒潮 B. 台风 C. 洪涝灾害 D. 泥石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寒潮是发生在我国冬半年大规模的冷空气南下,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东部地区,泥石流主要在山区。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1
春天,一位坐火车的旅行者,当到达目的地时,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上脱下来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的旅行路线可能是( )
A. 北京到哈尔滨 B. 哈尔滨到南宁
C. 广州到昆明 D. 北京到乌鲁木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湖南省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学业考试模拟一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青藏地区人民主要的传统服饰是藏袍,这主要是因为:
A. 藏袍非常美观漂亮 B. 藏袍可以防晒
C. 这里气温日较差大 D. 人们喜欢穿袍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藏袍具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此外还有利于劳动生产,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4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是:
A. 年径流量大 B. 水力资源丰富
C. 航运价值高 D. 流域内多矿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陕西省延安市大学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解答题
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
A. 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B. 丰富是自然资源
C. 优越的地理位置 D. 雄厚的科技力量
【答案】D
【解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因素有科技水平、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等,其中科技因素是主导因素,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技术人员或专家较多的沿海地区或省会城市多成为技术指向性产业的优选地区,故本题选D。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6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寻找新的替代品 B. 极大限度的加以利用
C. 节约利用,综合利用 D. 从深度和广度上开源
【答案】B
【解析】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指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对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如过度利用,或受到污染,再生性资源也会枯竭;对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并得到补充,故本题选B。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7
将下列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进行合理的连线
1000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 A.管道运输
新疆的天然气供应上海 B.公路运输
上海的一箱急救药送到乌鲁木齐 C.水运运输
几百千克的葡萄从郊区运到市场出售 D.航空运输
【答案】CADB
【解析】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应该注意各种运输方式的显著特点,从运量、运速、运价、灵活性、连续性等方面考虑。水运运输量最大,但速度慢;公路最机动灵活,但运量较小;飞机运速最快,但运价高;管道运输连续性好,但投资大,只能运输液体和气体。1000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应选择长江航线进行水运;新疆的天然气供应上海应选择西气东输进行管道运输;上海的一箱急救药送到乌鲁木齐,应选择航空交通运输方式;几百千克的葡萄从郊区运到市场出售,应选择公路运输方式。
【题型】连线题
【结束】
28
将下列城市与对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进行正确的连线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A.长江沿岸高新产业密集区
上海高新区 B.亚欧大陆区高新产业密集区
深圳高新区 C.环渤海高新产业密集区
西安——杨凌高新区 D.东南沿海高新产业密集区
【答案】CADB
【解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是: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据选项可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位于环渤海高新产业密集区;上海高新区位于长江沿岸高新产业密集区;深圳高新区位于东南沿海高新产业密集区;西安——杨凌高新区位于亚欧大陆区高新产业密集区。
【题型】连线题
【结束】
29
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1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200千克,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4.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350千克。
材料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饭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盛,但在生活中浪费食物的现象也特别严重,这中行为严重的增加了中国的粮食危机。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__________、人均占有量___________的特征,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计算: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是1949年的____________倍,200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1949年的____________倍,这说明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比粮食增长速度__________(快、慢)。
(3)结合生活实际和材料三,简述今后你应该怎样做才能降低中国的粮食危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陕西省延安市大学区校际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关于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正确的做法是( )
A. 禁止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B. 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C. 禁止开发海底资源 D. 不用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禁止捕捞海洋生物资源、禁止开发海底资源、不用保护海洋环境”这三种做法都不正确,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的做法是合理的,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0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 )
A. 节约用电 B. 垃圾分类回收
C. 鼓励使用一次性方便筷 D. 家庭用水做到一水多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节约用电、家庭用水做到一水多用是节约资源的正确做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而使用一次性方便筷浪费了森林资源,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依法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1
根据下图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 南方地少水多 B. 南方地多水少
C. 北方地少水少 D. 北方地少水多
【答案】A
【解析】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很不均匀。我国降水地区分布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使得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是北多南少,水土配合不协调。故本题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2
下列日常行为与全球共同关注的“节能减排问题”不相符的是( )
A. 买菜提起菜篮子,少用、不用塑料袋 B. 少开汽车,减少废气排放
C. 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入江河 D. 不乱丢垃圾,过绿色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四川省遂宁市2018级第二学年教学水平监测调考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题型:选择题
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 人类耕作 B. 流水侵蚀 C. 风力作用 D. 冰川侵蚀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其中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根据题意,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0
下列做法有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A. 陡坡地修建梯田,种植苹果 B. 缓坡开垦荒地,发展水稻种植
C. 沟谷打坝淤地 D. 陡坡地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