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长江、黄河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地理事物的名称:长江的最大支流A是________,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B是________

(2) 长江被称为 “水能宝库”,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上游/中游/下游)河段,图中字母C表示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

(3) 黄河中游流经的图中D地形区是________,该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严重,因此下游因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_ ”。

(4)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8万多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0%,其自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之称。

(5)图示两条河流中,有结冰现象的是___________,最终注入东海的是_________。两条河流共同流经的省区是__________(填简称)、_________(填简称)。

【答案】汉江; 河口; 上游; 三峡;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地上河”; “黄金水道”; 黄河; 长江; 青; 川或蜀。

【解析】

根据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黄河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进行分析解答。

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长江的A是最大支流汉江,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B是位于内蒙古的河口。

2)长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被称为“水能宝库”,图中字母C表示中国最大的水利枢纽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3)黄河中游流经图中D是黄土高原,该地区由于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降水集中与下级且多暴雨,所以水土流失严重,至下游地区,水流变缓,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地上河。

4)长江支流众多,干流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航运价值高,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多千米,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航运的60%,被称为“黄金水道”。

5)图示中的长江是南方的河流,无结冰期,黄河是北方的河流,有结冰期。最终注入东海的是长江;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简称青;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黄河水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天上 山, 海。

(2)A河段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3)平原B名称是 : ,它与 平原合称为塞上江南

(4)图中黄河干流A.B.D三个河段容易出现凌汛的是________.

(5)图中D是: 地形区 。此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 _,治理的主要措施有

(6)从黄河的流向反映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两幅我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有我国第二长河黄河,它的中下游分界点B是_______该点附近有我国大型水利枢纽_______,其主要功能就是_______从而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遏制河床抬高。

(2)乙图中有我国水量第二大河_______,该河_______ (有或无) 冬季结冰现象。

(3)甲图中,⑤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而哈萨克族人主要居住在_______处。甲图中,山脉A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我国濒临的海洋中,属于内海的是(

A. 渤海、黄海 B. 渤海、琼洲海峡

C. 黄海、琼洲海峡 D. 琼州海峡、台湾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几年,北方一些大城市纷纷调高自来水价格,各地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水厂的经济收入
B.限制居民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
C.水资源污染严重
D.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水能资源丰富

B.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中游河段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C. 两河流均发源于唐古拉山

D. 两河流均自西向东注入东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自转产生了(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地球上的五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第二级阶梯以东,地形以什么地形为主(

A. 高原、山地 B. 高原、盆地 C. 平原、丘陵 D. 高原、山地、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中纬度位置最低的是(

A. 印度尼西亚 B. 菲律宾 C. 日本 D. 印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