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名称:
①______洲②______洲③______洲
④______洋⑤______洋⑥______洋
(2)图中A、B代表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A是______站,B是______站.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3)一般而言,煤形成于温带地区,但科考队员在终年寒冷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用你学过的知识简要解释这一现象. 。
(4)在开发和利用南极的过程中,下列可取的行为是( )
A、去南极海域大量捕杀鲸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在冰雪中掩埋废弃物
D、作为科研与和平利用基地.
【答案】亚洲;南美洲;非洲;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长城;中山;b;位于南极圈内
南极洲曾处在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有茂密的森林,只是后来才慢慢漂移到南极地区,从而也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D
【解析】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
(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据图中各序号的位置可得:①是大洋洲,②是南美洲,③是非洲,④是印度洋,⑤是太平洋,⑥是大西洋。
(2)据图可知:图中A、B代表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A是长城站,B是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中山站,原因是位于南极圈以南。
(3)一般而言,煤形成于温带地区,但科考队员在终年寒冷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原因是:南极洲曾处在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有茂密的森林,只是后来才慢慢漂移到南极地区,从而也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4)在开发和利用南极的过程中,“去南极海域大量捕杀鲸、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在冰雪中掩埋废弃物”这三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把南极洲作为科研与和平利用基地的做法是可取的,故本题选D。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东胜的小宇将6月12日—15日的天气和气温状况记录在下表中,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这几日东胜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
A. 6月14日最低气温20℃,最高气温31℃
B. 6月13日是阴天
C. 6月15日西北风6级,雷阵雨
D. .6月15日东南风6级,雷阵雨
【2】6月12日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
A. 7℃ B. 10℃ C. 11℃ D. 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降水量柱状图、气温曲线图,分析回答:
(1)从南北半球看,③地____半球,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而且位于_________(温度带)。
(2)读图可知,①地气温特点是_________,由此判断①地位于_______(温度带);①地降水特点是______,与此地降水存在显著差异,但气温相似的地区是______(填序号)。
(3)读图④和图⑤,表示④⑤两地的气温和降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夏季降水量④地大于⑤地 B.冬季降水量④地大于⑤地
B.最低气温都出现在7月 D.④气温年较差为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东南亚图,回答问题。
(1)东南亚由________半岛和_________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东南亚地处亚洲与__________洲,太平洋与____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3)马六甲海峡位于_______半岛和_______岛之间,沟通_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峡之一。
(4)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大产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左图是我国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图,右图是南水北调工程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分配看 ;从空间分布看 .
(2)图中反映了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南方 ,北方 ,这种匹配对农业生产是 .(合理或不合理)
(3)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 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 、 地区.
(4)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 尤为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