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央气象台5月30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河北中南部、北京、天津、黄淮大部、江淮大部、山西中部、宁夏北部、新疆南疆盆地、云南中部、广东中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读全国高温区域预报图(图一)和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图二),回答问题.
(1)由图(一)可知,我国东部高温区主分布在__平原,目前该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__正进入收获期.来自太平洋的__季风,已影响我国南部沿海地区.
(2)图一中我国四大盆地中的__盆地也出现了高温区,图二中所示的季风,能否为我国西北地区带来降水?__为什么?__.
(3)由图一可知,下列省区中,不在高温预警范围内的一组是__.
A.北京 河北 B.西藏 山东 C.河南 新疆 D.江西 福建
(4)图二中所示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的不利影响是__.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得知轮船遇难地点在(20°S, 160°E)。下图经纬网上表示遇难轮船所在位置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题型:解答题
读中国部分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铁路名称①__ ②__③__。
(2)图中铁路线都相交于__城市,此城市是中国的交通中心,也是中国的首都。
(3)从秦皇岛运输400万吨钢材到海口,应选择__交通运输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民族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大聚居,小散居,交错杂居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大散居,小聚居,界线分明 D.大聚居,小散居,均匀杂居
2.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 )
A.汉族 B.壮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3.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是( )
A.高原 B.山脉 C.盆地 D.丘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琼州海峡 B.渤海、黄海
C.黄海、东海 D.东海、琼州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如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
A.甲地﹣﹣﹣石油工业 B.乙地﹣﹣﹣种植业
C.丙地﹣﹣﹣林业 D.丁地﹣﹣﹣渔业
2.当地①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湿地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 D.森林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我国季风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
C.我国的季风气候易带来灾害性天气
D.夏季风不稳定,易导致水旱灾害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江西南昌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解答题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区域北方地区和D区域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以______线为界;图中A区域的地形以______为主;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气候。
(2)图中B区域由于距海较远,地表景观由东部草原向西逐步过渡为______;B区域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基地。
(3)D区域气候的主要特征表现为________;本地区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主要的种植业区;本区夏秋季节最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寒潮 B.洪涝 C.滑坡 D.泥石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东省揭阳普宁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我国耕地的地球化学状况进行了评价,读“我国无重金属污染耕地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耕地属于
A.稀缺资源 B.常规能源 C.可再生资源 D.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比例最高的最有可能是
A.北京市 B.山东省 C.河南省 D.福建省
3.据图可知
A.青藏区的总耕地面积最小 B.城市发展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C.西南区无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最小 D.自然灾害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