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回答问题.

(1)读“2013年七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可知这些地震集中分布在
 
地震带上.
(2)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原因是日本地处
 
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011年3月,日本3月11日发生9级地震.此次地震改变了日本的海岸线,使本州岛移动了2.4米.这场灾难还导致日本部分领土下沉.导致本次日本部分领土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升降).
(3)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远离高大建筑物B.躲在“生命三角区”C.乘坐电梯下楼D.避开高压电线.
考点:日本的主要岛屿、地震带、火山和城市
专题:
分析:(1)ri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ri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
(2)ri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解答:解:(1)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读“2013年七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可知这些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读图2可知,ri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根据题干可知,导致本次ri本部分领土下沉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
(3)若发生地震,我们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减轻损失.如:在室内,迅速关闭电源、燃气,躲在空间小、不易塌落的“生命三角区”避震,不能使用电梯;在操场或室外,马上蹲下或趴下,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电线;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故答案为:(1)太平洋;(2)亚欧;A;(3)C.
点评:本题考查ri本多地震的原因及防震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撒哈拉以南非洲典型的民居是(  )
A、窑洞B、茅草屋
C、高脚屋D、冰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将下列国家和对应的地理事物用直线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2011年10月31日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日子.据联合国人口基金宣布,这一天世界人口达到70亿.我国人口“十二五规划”要求全国人口控制在13.9亿以内,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总人口约为
 
亿人.
(2)目前,我国人口发展趋势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势呈现出共性特征,即逐年
 

(3)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印度尼西亚
(4)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数众多,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哪些?(列举2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问题
2014年2月8日,中国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宣布,中国南极“泰山站”8日正式建成开站,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
(1)根据如图,可知泰山站的经纬度:
 

(2)关于南极叙述错误的是
 

A 被誉为“白色沙漠”B 代表动物为企鹅
C 终年寒冷干燥        D 自然资源极度匮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2006年2月26日,我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南极科考,从中山站②出发,乘“雪龙号”科考船启程回国,路经长城站①,并于3月28号抵达上海.据此及图示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下列地点的经纬度地理位置:A
 
B
 

(2)大洋:A
 
C
 

(3)A在S的
 
方向;B在A的
 
方向.
(4)长城站①位于
 
(东、西)半球;中山站②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带.
(5)由中山站回上海,南极科考队沿途要经过几个温度带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可能遇到的危险有
 

①积雪覆盖着冰隙,随时有可能吞没队员  ②酷冷的天气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 ③整个南极地区碰不上任何人,无法求援 ④会遇到白熊的袭击 ⑤暴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问题.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山脉)-----淮河一线.
(2)B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反映出该地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3)我国盛夏气温最低的地方在
 
区(填写字母)
(4)中国地域辽阔,自然和人文环境差异显著,下列词语不能反映我国地域差异的是
 
   
A.西牧东耕   B.南稻北麦   C.东密西疏   D.南辕北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