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   )
1一月0°C等温线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6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123B.246C.136D.145

C

解析试题分析: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1月0 0C等温线、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800mm年降水量线、半湿润湿润地区分界线一致;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主要与河流结冰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分界线;南北方种植业类型及耕地类型分界线;水稻与小麦、油菜与花生、甘蔗与甜菜、柑橘与苹果的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耕作制度分界线一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1)图中界线Ⅰ是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
一线;界限Ⅱ与
400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2)区域①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干旱
干旱
;区域②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高寒
高寒

(3)图中①地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
塔克拉玛干
塔克拉玛干
沙漠,②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
(选填“灌溉农业”、“河谷农业”或“生态农业”).
(4)流经三大区域的河流是
黄河
黄河

(5)图中地区②最洁净的能源是
太阳能、水能、地热能
太阳能、水能、地热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及有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A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地势
地势
.C、D两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

(2)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甲地缺水的主要人为因素是
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目前正在采取的措施是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

(3)乙地受气候影响,耕地为
水田
水田
,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甘蔗
甘蔗

(4)丙地气候能反映出B区域的自然特征是
干旱
干旱
.因此,
水资源
水资源
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保护生态环境,B区域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是
“三北”防护林
“三北”防护林

(5)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的跨B、C、D三个地理区域的工程是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造成秦岭--淮河一线种植业南北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季风B、地形C、气候D、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我国西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A、B两区域分界线③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请举例说明(至少2条).
2)M、N两点位于90°E经线上,从M到N作一地形剖面示意图,下列甲、乙、丙三剖面图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填代号).
精英家教网
3)图中铁路④是青藏铁路,现已全线完工,2006年7月1日运行通车.该铁路穿过了我国具有“中国水塔”之称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中的河流⑤(如图所示)是
 

4)C、D两大区域的天然草场广布,这两个区域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和畜种各具特色.下列
 
是b省区著名的蓄种(填代号).
①三河马 ②细毛羊 ③牦牛 ④藏绵羊 ⑤滩羊
5)2006年4月中旬,在C区域的中西部出现了严重的沙尘天气,请你从气候和植被两个方面解释其原因.
气候方面:
 

植被方面:
 

6)西气东输工程西起a省区的轮南,东至上海市,关于该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有几个选几个).
A.西气东输工程能够使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B.西气东输工程不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C.西气东输工程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西气东输工程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7)2005年10月17日4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在c省区的中部成功着陆,请你从地形角度解释“神舟”六号飞船选择在c省区中部着陆的原因.
8)临沂市某一食品加工厂想在a省区建一食糖厂,从原料来源上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第一种方案是以甘蔗为原料制糖,第二种方案是以甜菜为原料制糖,你认为哪种方案比较合适?跟你根据工业分布靠近原料产地的原则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