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座山峰,海拔最高的是____,该山峰与C地的相对高度为__ _米。
(2)小马河的流向是__ __。
(3)若C、D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4.5厘米,实际距离约为____千米。
(4)A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B地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
(5)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____,理由是__ __。
(6)该地区地形以____为主,地势特征是__ __。
【答案】(1)丁 878 (2)自西南向东北 (3)4.5 (4)陡崖 山谷 (5)② ②线等高线较为稀疏 (6)山地 西高东低
【解析】(1)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座山峰中,海拔最高的山峰是978米,而C的海拔是1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978-100=878(米)。
(2)由图中的指向标可以看出,小马河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流。
(3)由图可知,图中比例尺是1:100000,若图上距离是4.5厘米时,那么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4.5/1:100000=4.5千米。
(4)由图可知,A处由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B所在的地形是等高是凹向高处,说明是山谷。
(5)由图可知,①②③为三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②,理由是这里的等高线更稀疏,表示这里的坡度缓,更省力气。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沪昆高速铁路又名沪昆客运专线,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的一横,是一条东起上海,西至昆明的东西向铁路干线。沪昆高速铁路线路全长2252公里,线上设计速度300-350千米/小时。
材料二:读沪昆高铁沿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A所在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许多人的工作城市与居住城市不相符,他们每天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 ”,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 。
⑵ B所示省的简称是 ,从图中看出,该省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该省的 部和 部。
⑶ 图中C为 山脉,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分界线,请说出1条地理意义。
⑷ 看图归纳,贵州省的地形以 为主,因石灰岩分布广泛,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形成了典型的 地貌。贵州省地质地理条件特殊,地质环境脆弱,是我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在此修建沪昆高铁时,遇到的地质灾害可能有 。
⑸ 贵阳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据图分析其原因。
⑹ 贵州省拥有国家级贫困县50个,贫困人口623万多,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比重较高的省份,为让他们尽快脱贫,请给他们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⑺ 图中D是我国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由长江、 、怒江三条江组成,“三江并流”区域地处我国的 山区,蕴藏有丰富的________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梅岭古道如越南岭山脉,被誉为古代的京广线,贫是我国南北交通的要道。随着现代交 通状况的改善,先后又有323阗道和韶赣高速经过该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題。
【1】【1】关于梅岭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高点的海拔是500米
B. 南坡比北坡要陡
C. 冬季南坡的气温比北坡要低
D. 全长约2. 5千米
【2】【2】三条经过南岭的道路中,需要开凿较长隧道的是( )
A. 梅岭古道 B. 323囷道 C. 韶赣高速 D. 都笛要
【3】【3】323国道在经过南岭时,向西绕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绕过河流,不必建桥 B. 沿等高线修建,降低成本
C. 连接城镇,方便出行 D. 少占耕地,保护农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上中游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A. 水量大 B. 流经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 C. 地形平坦 D. 水土流失严重
【2】黄河干流从a到b河段,水量快速减少的人为原因有( )
①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降水量少
②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③沿岸城市、工业用水量大
④没有大的支流流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
B.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
C.此时光线直射赤道
D.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
【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影子长短的变化 B.四季变化
C.五带的形成 D.昼夜交替
【3】观察地球仪可发现:( )
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北半球陆地大于海洋
C.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 D.东半球海洋小于陆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