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在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是(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文山市八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下列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

气候灾害是:

A.寒潮 B.台风 C.霜冻 D.干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八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达到13.7亿,回答以下问题.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A. 印度 B. 美国 C. 中国 D. 日本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目前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200多万,主要原因是( )

A. 出生率高 B. 死亡率低

C. 人口基数大 D. 自然条件好,生活水平高

3.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8.49%.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 东部和西部地区 B. 东部和中部地区

C. 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D. 中部和西南地区

4.这次人口普查表明,大陆31个省(区、市)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7390万人,而1990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1.3亿,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这表明( )

A. 人口大量迁移到了国外

B.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C. 人口死亡率升

D. 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八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今后城市发展和布局措施合理的是( )

A. 扩大城市范围 B. 所有工业迁出市区

C. 缩小城区绿地,改建住宅 D.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八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地区中,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的是( )

A. 东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四川盆地 D. 海南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八下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B. 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C.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 地表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八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我国“冬、夏季节风向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受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夏季节盛行风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把这种风向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________气候。

(2)据图可知,我国的降水集中在________(季节),其水汽来源于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如果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

(3)冬季,我国盛行________风和________风;如果冬季风活动强烈,容易形成________(灾害性天气);四川盆地受冬季风影响________(填:大或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八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国家统计局09年2月26日发布的人口报告显示,2008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5.7℅,男性占总人口的51.5℅。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7.06‰。 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资料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我国城镇人口多于乡村人口 B、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C、我国的人口总数正逐渐减少 D、我国的人口总数已达最高峰

2.人口数量过多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①资源紧缺 ②劳动力不足 ③环境破坏 ④就业压力大 ⑤住房困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

C、长城沿线 D、0℃等温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邹城市七年级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A.五带划分 B.昼夜更替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