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世界上最深和最大的湖泊分别是( )
A.贝加尔湖、里海 B.贝加尔湖、地中海
C.贝加尔湖、苏必利尔湖 D.贝加尔湖、死海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上汽在外地五大生产基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海汽车在外地建设五大生产基地的主要战略意图是
A. 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 接近原料产地
C. 占领国内主要市场D. 利用地方政府的政策
【2】假设上汽集团进军西部地区,则下列最可能成为其生产基地的是
A. 西宁B. 拉萨C. 乌鲁木齐D. 西安
【3】金杯通用公司位于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A. 辽中南工业基地B. 京津唐工业基地
C.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D.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主要分布在_____(省区),其中,河流C是_____。
(2)D河流谷地处于地壳活跃地带,与地壳活动相关的清洁能源是_____。
(3)目前,青藏高原最主要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4)有关资料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冻土层出现冻土持续天数缩小,冻土深度减小等现象,试分析其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华和小静暑假从北京出发分别沿图中两条线路旅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线路①主要经过广阔的平原,其中被称为“黑土地”的是 平原。线路②经过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山脉,到达 省的西安。
(2)线路①沿途居民以 为主食。一路向北,作物熟制从两年三熟变为一年 熟。
(3)小静沿线路②来到黄土高原,从她拍摄的照片(右图)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表特征是 。当地特色传统民居是 。
(4)奔流在“黄土地”上的母亲河—— 河,从黄土高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使河床抬高,形成“ 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治理黄河,功在千秋)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读“黄河示意图”及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青海省——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此段黄河水量大
B.山西省——隔黄河与陕西省为邻,此段黄河有凌汛现象
C.陕西省——地表破碎,此段黄河含沙量大
D.河南省——位于黄河中游,此段黄河水能资源丰富
(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为此人们在黄土高原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层土壤 ,减少暴雨冲刷。
(3)河湾④处比③处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A.修筑梯田 B.植树种草 C.修建水库 D.人为挖沙
(4)黄河干流从兰州至河口镇河段,水量明显减少的自然原因是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_______,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A. 外商投资法B. 外资企业法C.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D.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要求。
(1)四大地理区域中,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是______,以畜牧业为主的是_______。
(2)A、B两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一线。
(3)C区域和其它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与我国地势第____阶梯和第____阶梯的分界线基本吻合,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
(4)诗句“大漠孤烟直”描写的是__________地区的景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写的是__________地区的景观。
(5)C区域号称“______________”,生活在C区域的少数民族主要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我国海南三亚举行.会议主题为“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澜湄合作机制”是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沿岸六个国家参与的合作机制.结合图“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澜湄合作机制”,叙述正确的是( )
A. 马来西亚是该合作机制的重要成员国
B. 图中序号④表示澜沧江﹣湄公河
C. 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南北对话”
D. 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合作是合作机制的重要内容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B. 东南沿海地区 C. 河流上游地区 D. 北部山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