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把实行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人口的分布以
黑河-腾冲
黑河-腾冲
一线为界,东部人口
稠密
稠密
,西部人口
稀少
稀少
分析: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带来很大压力,会带来诸如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供应紧张、教育医疗条件差等问题;但如果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不好,增长过慢也不好,所以,人类要学会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要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解答:解: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
故答案为:计划生育;黑河-腾冲;稠密;稀少.
点评:该题考查内容是每个国民都应具备的科学的、正确的人口观,明白了人口的增长过快、过慢都不好,要做到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就必须要:实行计划生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齐齐哈尔)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资源 土地面积 耕地资源 森林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矿产资源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 1/3 1/3 1/5 1/4 1/2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得出我国资源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
,人均
,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人口众多
人口众多

(2)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然资源 土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江河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材料二: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1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200千克,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4.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334千克.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
丰富
丰富
、人均量
的特征,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是
人口总量大
人口总量大

(2)根据材料二计算: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是1949年的
4.3
4.3
倍,200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1949年的
1.67
1.67
倍,这说明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比粮食增长速度
(快、慢).
(3)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分析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自然资源 土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江河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住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材料二:l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l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200千克,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4.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334千克.
(1)材料一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
 
、人均量
 
的特征,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是
 

(2)材料二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比粮食增长速度
 
(快、慢).
(3)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目前,我国耕地正在逐年减少,请你说出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滨州卷)地理(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7分)分析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自然资源
土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江河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住次
3
3
4
6
6
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例
1/3
1/2
1/3
1/4
1/5
材料二:l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l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200千克,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约为4.3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334千克。
(1)材料一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_______、人均量_______的特征,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3分)
(2)材料二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比粮食增长速度_______(快、慢)。(1分)
(3)为了使我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______________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分)
(4)目前,我国耕地正在逐年减少,请你说出减少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