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带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重视,中部正在发展崛起.

材料二 我国“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1)在中部地区六省中,甲是  省,该省由于  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乙省省会是  ,经过该省会城市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  铁路.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甲、乙两省自然环境的对比.

甲省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所属的气候类型  

乙省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所属的气候类型  

(3)中部地区某省提出“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抓好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好黄(黄山)煤(煤炭)戏”该省可能是  (填简称).

(4)在长江三角洲区域,许多城市成群分布,并冠以城市群的名称,请你说出“沪宁杭”分别指的是哪些城市?

【答案】(1)山西;煤炭;南昌;京九

(2)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气候;东南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

(3)皖

(4)沪指上海市,宁指南京,杭指杭州.

【解析】

根据平时所学的中国中部六省经济的崛起的相关知识可以判定图中的甲、乙分别是山西与江西;所在主要地形单元分别为黄土高原、江南丘陵,这两个地形单元都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量最大,江南丘陵一带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量不比黄土高原的损失量小;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以此成为我国著名的能源重工业基地;注意我国的秦﹣淮线是一条重要自然分界线,包括了它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进行分析解答。

读图分析可知:

(1)在中部地区六省中,甲是山西省,该省由于煤炭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乙是江西省,省会是南昌,经过该省会城市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是京九铁路。

(2)甲山西省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黄土高原,所属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乙江西省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东南丘陵,所属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黄山是安徽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因此中部地区提出“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抓好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好黄(黄山)煤(煤炭)戏”该省可能是安徽省,简称皖。

(4)“沪宁杭”中的沪指上海市,宁指南京,杭指杭州。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美国农业生产实行地区专门化,其五大湖地区为 (  )

A. 棉花带 B. 小麦带 C. 乳畜带 D. 玉米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青藏高原上形成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受下列哪种因素影响( )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冬季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的现代工业,主要分布在( )

A.北海道B.日本海沿岸地区C.九州岛D.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日本工业主要分布于该区域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②环境污染较轻

③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④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下列属于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①日本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日本水力资源丰富

③日本矿产资源丰富

④日本领土狭小,平原面积广大

⑤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A.①②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影响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A. 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

B. 众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部水上交通

C.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水能资源丰富

D. 使我国成为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国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包括。

A. 禁止过度开荒 B. 植树种草,发展经济林木

C. 大力发展山坡种植业 D. 发展旅游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_,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

A. 各民族均匀分布 B. 东部多、西西部少

C.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南方多、北方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