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是由于

A.热量不足B.降水较少C.地势较高D.土地贫瘠

B

解析试题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由于气候的差异,农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以水田为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
点评: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中国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
.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分别以:
旱地
旱地
水田
水田
为主.
(2)北方特产“东北三宝”是
人参
人参
、鹿茸、
貂皮
貂皮
.“
(3)南方地区的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
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
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
“.
(4)青藏地区特有的牲畜是
牦牛
牦牛
,被称为“
高原之舟
高原之舟
”.该区有“聚宝盆”之称的地形区是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5)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干旱
干旱
.新疆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
三山夹两盆
三山夹两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油料、糖料作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中A、B、C、D分别代表的经济作物是:A
甘蔗
甘蔗
、B
甜菜
甜菜
、C
油菜
油菜
、D
花生
花生

(2)B类作物主要分布在
东北
东北
平原;C类作物主要分布在
长江中下游
长江中下游
平原和
四川
四川
盆地.
(3)我国农作物的分布以
400
400
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西部以发展
畜牧
畜牧
业为主.东部又以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
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的耕地类型以
水田
水田
为主,北方以
旱地
旱地
为主;南方的粮食作物以
水稻
水稻
为主,北方以
小麦
小麦
为主.
(4)造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气候
气候
条件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牧区分别为A
内蒙古牧区
内蒙古牧区
B
新疆牧区
新疆牧区
C
青海牧区
青海牧区
D
西藏牧区
西藏牧区

(2)秦岭--淮河一线是
800
800
毫米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1月
1月
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以北粮食作物主要是
小麦
小麦
,以南粮食作物主要是
水稻
水稻

(3)耕地类型北方以
旱地
旱地
为主,耕地类型北南方以
水田
水田
为主.
(4)我国西部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原、绿洲和河谷地区,试分析原因.
那里水量较多,适合发展灌溉农业
那里水量较多,适合发展灌溉农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土地利用地域差异图回答: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部.大致以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
一线为界,以北以
旱地
旱地
(耕地)为主,以南以
水田
水田
(耕地)为主.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西
西
部.
(2)A区是
南方水田农业
南方水田农业
区,发展农业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地势低平
地势低平
光照强
光照强
(说出两点)
(3)C区是
西北灌溉农牧
西北灌溉农牧
区,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因素是
水资源缺乏
水资源缺乏
,土地生产力垂直差异显著的是
D
D
区,原因是
海拔高
海拔高

(4)由于人为原因,C区的良田大量减少的原因是
过度开垦放牧
过度开垦放牧

B区是
北方旱作农业
北方旱作农业
区,耕地缩小的原因是
水资源缺乏
水资源缺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风景图,回答问题.
(1)从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来看,图中A属于
西北
西北
地区,B属于
青藏
青藏
地区,C属于
北方
北方
地区,D属于
南方
南方
地区.
(2)C地区与D地区的分界线是
秦岭
秦岭
(山脉)--
淮河
淮河
(河流)线.该地理界线是我国1月
0
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该线以南,年降水量大于
800
800
毫米,该线以北,耕地类型以
旱地
旱地
为主.
(3)图片A中的动物叫
骆驼
骆驼
,被称为“
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
”;图片B中的动物叫
牦牛
牦牛
,有“
高原之舟
高原之舟
”的美称.长阳位于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南方
南方
地区.
(4)
400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东南半壁受
夏季风
夏季风
影响,雨热同期.西北半壁地处内陆,大多数地区严重缺水,是我国重要的
牧业
牧业
(农业、工业、商业、牧业)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