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回答:
精英家教网
(1)图中甲(阴影)是
 
地区,该区的经济支柱是
 

(2)图中乙(阴影)是
 
地区,该区创办了一大批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制造业,使该区的经济以
 
经济为主.
(3)A、B、C三地的居民,主要是来自图中的
 
 
(填序号)两地移民的后代.
(4)乙、A、B三地的经济合作,被称为“前店后厂”式合作.其中,“厂”建在
 
(填代号)地.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的地区,是图中的
 
(填字母)地.
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位于本区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和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解答:解:(1)从图中看出,甲地是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其旅游业的三大特色是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边境风光,因此该区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
    (2)从图中看出,乙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该区域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3)从图中看出,A为澳门,B为香港,两区的居民主要是来自②广东省移民的后代;C为台湾省,该省区的居民主要是来自①福建省移民的后代;
    (4)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原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口原料,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
故答案为:(1)西双版纳;旅游业;(2)珠江三角洲;外向型;(3)②;①;(4)乙;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云南省的经济支柱,以及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概况.认真阅读地图,尽可能的从图上获取有用的信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
(1)图中字母所示的矿产地名称:
C
本溪
本溪
铁矿,D
大庆
大庆
油田.
(2)图中数码代表的省会城市是:
哈尔滨
哈尔滨
,所在省是我国最大的
甜菜
甜菜
产区(糖料作物);
山西省
山西省
,该省是全国最大的
煤炭
煤炭
能源基地.
(3)本区形成了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包括两大重工业区:
辽中南
辽中南
地区和
京津唐
京津唐
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的四个地区,读图回答:
(1)图中降水最多是哪一地区

(2)图中气温最低的是哪一地区

(3)图中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全年温差最小的是哪一地区

(4)对比分析①、③两地的气候特征
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③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③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日本于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特大地震震中位置图,读图回答:
精英家教网
(1)图中的地震发生处O点的经纬度为
 
 
.图中A、B若代表大洲和大洋,则A为
 
洲,B为
 
洋;若代表板块,则A为
 
板块,B为
 
板块.
(2)从纬度带来看,图中的震中处于
 
(高、低、中)纬度地区,从温度带来看位于
 
带.推测此时的日本气温高低情况为较
 
.从气温状况看,如果我国想向其捐献震后必要物资的话,应当捐些什么最为重要
 

(3)日本地震频繁,请解释其多震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精英家教网
(1)长江、黄河均发源于A地形区是
 
高原的青海省,从长江、黄河河流流向可以看出我国地势总特征是
 

(2)图中两条河流,水能丰富,有“水能宝库”“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
 
河段,黄河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河段.
(3)图中B地形区是
 
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造成这种地表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4)图中E是
 
山脉,C是
 
山脉,D是
 
山脉,
(5)从K→B→E→G降水变化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如图为日本于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特大地震震中位置图,读图回答:

(1)图中的地震发生处O点的经纬度为______、______.图中A、B若代表大洲和大洋,则A为______洲,B为______洋;若代表板块,则A为______板块,B为______板块.
(2)从纬度带来看,图中的震中处于______(高、低、中)纬度地区,从温度带来看位于______带.推测此时的日本气温高低情况为较______.从气温状况看,如果我国想向其捐献震后必要物资的话,应当捐些什么最为重要______?
(3)日本地震频繁,请解释其多震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