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1)朝阳峰的海拔高度约是________米。
(2)C处与D处相比较,坡度缓的是________。
(3)在下列地形部位名称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图中相应的数字序号鞍部______山脊______山谷_____山峰_______。
(4)图中河流在A处的流向大体是________。
A.自西向东 B.自南向比 C.自北向南 D.自东向西
(5)每年夏季该区域多发生暴雨,甲乙丙丁四个村子中最容易遭受洪水灾害的是________,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6)甲村在洪水来临前30分钟接到预警,你会选择下列哪条避险线路?请陈述选择理由。
线路1:沿着河流向乙村前进
线路2:沿着河流向③地前进
线路3:沿着图中虚线向④地前进
你的选择是________你的选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00米~1500米 C ① ② ③ ④ C 甲 判断理由是:甲地地势低洼,同时有几条河流在此相汇合其他村子的海拔较高或距离河流较远 路线3 理由是虚线为山脊,沿着山脊走,远离河流,同时是在向海拔高的地方前进。(也可以从不选择的理由进行陈述)
【解析】
根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进行分析解答。
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的等高距为200米,朝阳峰的海拔高度约在1300米~1500米之间。
(2)C处于D处相比较,C处比D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3)图中①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鞍部;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④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
(4)该图有指向标,指向标指向北方,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图中河流自A处的流向大体是自北向南流,故选项C符合题意。
(5)每年夏季该区域多发生暴雨,甲、乙、丙、丁四个村子中,甲村庄处地势低洼,同时有几条河流在此相汇合,其他村子的海拔较高或距离河流较远;因此甲村最容易遭受洪水灾害。
(6)甲村在洪水来临前30分钟街道预警,我会选择线路3,沿着图中虚线向④地前进,因为路线,3沿着山脊走,远离河流,同时是在向海拔高的地方前进,避开洪水,以免造成洪水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地理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分界线是漠河—腾冲线
B.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C. 秦岭—淮河线大致是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澳大利亚有关信息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主要矿产分布图
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分布图
沿30°S地形剖面图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
(1)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
(2)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矿石出口国,其中两种矿石的出口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试描述这两种矿产的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景观属于该线以北的是( )。
A. 漫山遍野荔枝林
B. 雪山连绵,冰川高悬
C. 椰林婆娑菠萝香
D. 旱地麦浪大豆香
【2】处于江海交汇之处、被誉为“鱼米之乡”的长江三角洲所处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的自然保护区所处的地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人口分布图,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1)填写出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和大洋A.________洲B.________洲C.________洲D.________洋E.________洋F.________洋。
(2)图中北回归线穿过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
A.西部人口稠密,东部人口稀疏 B.西部人口稀疏。东部人口稠密
C.人口密度分布最广的是大于100人/千米2 D.中部稀疏,东西部稠密
(3)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人口出现分布不均的原因是________。
A.气温差异大,寒冷的地方人口稀少 B.海拔差异大,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稀少
C.降水差异大,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 D.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