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1.读经纬网图和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点的经纬度是0°,40°N,B点的经纬度是30°W,60°N;A点位于C点的正西方向;从五带的划分来看,A、B、C三点都位于北温带.
(2)图2中等高距为100米,在等高线地形图ABCD四处中,属于陡崖的是B处; A处与C处的相对高度是570米,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2.5厘米,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2.5千米、;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解答 解:读图分析可知:
(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1中A点的经纬度是0°,40°N,B点的经纬度是30°W,60°N.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点位于C点的正西方向.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从五带的划分来看,A、B、C三点都位于北温带.
(2)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从图中可以看出,图2中等高距为100米.在等高线地形图A、B、C、D四处中,B处等高线重合,属于陡崖.A处海拔为670米,C处海拔为1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670-100=570米.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2.5厘米,那么两地实际距离是2.5×100000=2.5千米.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可判定,图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故答案为:(1)0°,40°N;30°W,60°N;正西;北温带;(2)100;B;570;2.5;西北;东南.

点评 本题考查经纬网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地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
A.西经20°,纬度0°B.东经160°,纬度0°
C.经度180°,纬度90°D.经度0°,纬度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通过对图和表的观察和分析,下列对我国气候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表中反应出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多高温
B.年降水量分布呈南多被少,东多西少的状况
C.长江、黄河是我国气候的主要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大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哪种气候的主要特征(  )
A.地中海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B.我国跨五带中的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C.我国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少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D.我国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
A.8693米B.8690米C.9003米D.90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符合我国工业分布的哪一特点(  )
A.沿河分布B.沿海分布C.沿铁路线分布D.沿国界线分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
(2)C地区的耕地类型是水田.
(3)B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C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4)在①②两地中,地形以平原为主的是①,以高原为主的是②.(填写序号)
(5)图中山脉F是秦岭,该山脉和其东侧的河流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重要的地理意义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至少三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