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下图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图中地形部位名称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山谷,②是山脊,③是鞍部,④陡崖
B.①是山脊,②是山谷,③是鞍部,④陡崖
C.①是山脊,②是山谷,③是陡崖,④鞍部
D.①是山谷,②是山脊,③是鞍部,④陡崖
【2】图中山顶甲到乙实际直线距离为( )
A.1800米 B.1000米
C.2000米 D.2500米
【3】图中可能发育形成河流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亚洲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
A. 甲——地中海 B. 乙——南海
C. 丙——阿拉伯半岛 D. 丁——恒河平原
【2】根据图中①~⑧条河流的流向,判断亚洲地势的特点是 ( )
A. 中部高,四周低 B. 中部低,四周高
C. 高南低 D. 东高西低
【3】A国的传统民居多用轻质材料修建,原因是 ( )
A. 处在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 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 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 处在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4】丁所处国家经常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
A. 印度全年高温多雨 B. 经济落后,没有防旱涝灾害的水利工程
C. 高原面积广大,排水系统不畅 D. 西南季风不稳定导致年降水量不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农业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其中农业东部与西部差异大致以____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山区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__业为主;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
(2)我国东部是以耕地为主的地区,南北差异明显,大致以_______为分界线,其中该线以南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
(3)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区域),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下.
(2)当A地盛行西南季风时,C地的气候特征是 .
(3)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高寒、人口稀少的是地区;受海洋影响最大,以水田为主,全国最重要稻米产区是地区.
(4)图中B与C两地之间的界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纳、(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和_______为主。
(2)在西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了灌溉农业。
(3)西北地区是一个以_______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和“我国台湾岛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国家海洋局2013年5月23日发布消息称,中国海监66、46、26船编队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1)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它属于我国 省,位于 ____________洋。从南、北半球看,它位于 半球。
(2)台湾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宝岛,去台湾旅游可以观赏最大的湖泊 ,品尝香蕉、菠萝、荔枝等亚热带和 带水果,感受同根同源的文化。
(3)台湾省利用海岛多港口的优势发展了出口导向性经济,请举例本省一个著名的港口城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花开人来,花落人走”,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为了充分利用外地蜜源,蜂农需要灵活、频繁转场放蜂。读蜂农东线放蜂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是( )
A. 航空运输 B. 内河航运 C. 铁路运输 D. 公路运输
【2】安徽、江西、广东等地油菜花开的季节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人为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环渤海经济圈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经济圈内涉及的工业基地是
①辽中南 ②京津塘 ③长江三角洲 ④珠江三角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该经济圈内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 煤铁资源不足 B. 科技力量薄弱
C. 淡水资源短缺 D. 交通运输落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