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示意我国南部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是:A ;B 。
(2)甲山峰的海拔约为 米,乙地与丙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
(3)C、D两地坡度较陡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
(4)①②线可能有河流流经的是 线, 判断理由是 。
(5)C、D两地年降水量更丰富的是 地,主要原因是 。
【答案】(1)鞍部 陡崖
(2)615 60
(3)D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4)② ② 处为山谷
(5)D,D处位于东南季风迎风破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我国南部地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可知,A为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B为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2)读图可知,甲山峰的海拔约为615米,该地形图的等高距是10米,乙地的海拔是580米丙地海拔是520米,乙地与丙地的的相对高度为60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可知,C地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D地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河流容易在山谷处发育;读图可的,①处是山脊;②处是山谷。所以② 处可能有河流流经。
(5)C、D两地年降水量更丰富的是D地,主要原因是D处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最近的30年间,大量粮食从东北输往南方沿海省区.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历经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被彻底改变了,读图“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
(1)当前,“北粮南运”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航空运输
B.公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管道运输
(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①热量条件好 ②土壤肥沃 ③人均耕地多 ④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下图示意一年“二十四节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立冬至次年立春期间影响我国大范围主要气象灾害是
A. 洪涝 B. 台风
C. 梅雨 D. 寒潮
【2】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踏青扫墓大多选择在
A. 立春 B. 清明
C. 夏至 D. 冬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将关问题.
材料一 西北地区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草场、荒漠、戈壁广布,矿产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密度小(10人/千米2左右).
材料二 华北平原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500人/千米2左右):耕地多,降水偏少,且集中于夏季,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材料三“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如图).
(1)图中区域界线C划分的依据是 .
(2)西北地区典型的区域特征是干旱,请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原因。
(3)说出图中甲山脉一线的地理意义。(至少两条)
(4)图中乙地为我国塔里木盆地,请描述该盆地的地理位置。
(5)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经济相对落后,为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能否由人口稠密的华北平原地区向西北地区大量迁移人口?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