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首次实现人类环球一周航行的是(  )
A、伽利略B、哥白尼C、麦哲伦D、郑和
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解答:解:麦哲伦是葡萄牙的航海家和探险家.1517年移居西班牙.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一路上船员们历尽了千辛万苦,还有不少人病死在途中.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介入岛上的部族纠纷,被当地居民所杀.其他船员继续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最后,船队只剩下1艘船和10多名船员,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回答问题:
精英家教网
(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
 
(国家)出发,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
 

(2)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依次经过的大洋:A
 
洋,B
 
洋,C
 
洋;三个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填大洋名).
(3)船队经过的大洲中,被赤道横穿大陆的大洲:D
 
洲、E
 
洲;大洲F与欧洲的分界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乌拉尔山→
 
河→大高加索山脉→
 
海峡.
(4)生活中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请问他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
材料二:
    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环球航行线路如下图。
(1)从材料一可知:古代人认为“天圆地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________,天像一顶半圆的________。
(2)麦哲伦坚信地球是________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朝一个方向走去,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地
    点。
(3)三年的环球航行中,有两次从南半球跨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应是图中序号________和________。
(4)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期末题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回答问题:
(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从                   (国家)出发,首次实现了人类环
    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                。
(2)麦哲伦率领的船队,依次经过的大洋:A                 洋,B                 洋,C                 洋;三个大
    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填名称)。
(3)船队经过的大洲中,被赤道横穿大陆的大洲:D                洲、E                洲;大洲F与欧洲的分界
    线自北向南依次为乌拉尔山—                    河—大高加索山脉—                    海峡。
(4)生活中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