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黄河流域图回答问题。

(1)“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天上”是指青藏高原的________山脉,黄河干流呈一个巨大的____字,自西向东注入_____海。

(2)______(城市)以上为黄河上游,上游____资源丰富,建有龙羊峡、李家峡等大型水电站;黄河中游流经_______高原;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___

(3)太行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太行山的东侧为第___级阶梯,为______省,为____________(地形区)。

(4)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塞上江南”美称的_____________(平原)。

【答案】巴颜喀拉山 渤海 河口 水能 黄土 地上河 河北 华北平原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解析】

整体该题以读黄河流域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长江、黄河的地理概况,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太行山脉东侧的地形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天上”是指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黄河干流呈一个巨大的几字,自西向东注入渤海

(2)读图可知,河口以上为黄河上游,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建有龙羊峡、李家峡等大型水电站;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升,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3)读图可知,太行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太行山的东侧为第三级阶梯,为河北省,为华北平原

(4)读图可知,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画一幅世界政区地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比较合适(  )
A.1:1000
B.1:100 000
C.1:1000 000
D.1:10 000 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________方向,科技园区在火车站的________方向。

(2)沿公路从学校去科技园区,大约要走________米。

(3)图中的比例尺是________式比例尺,这个比例尺改为数字比例尺表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

A. 苏必利尔湖

B. 死海

C. 贝加尔湖

D. 坦噶尼喀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部门中节水最有潜力的是( )

A.农业 B.工业 C.国防 D.交通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图中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3)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 ________

(4)四图中,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是不一样.请你计算:A和B地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因此,气温曲线越弯曲,气温年较差(气温变化)越________

(5)从气温变化看:A地是四季分明,B地是________,D地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跨流域调水图”,回答问题

(1)家在北京的小明高兴地对同学说:“我们就要喝到长江水了!”他说的“长江水”来自下来哪个工程:

A.引黄入晋 B.南水北调 C.引滦入津 D.引黄济青

(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我国水资源分配特点是 季降水集中,从空间上看,我国水资源 缺,对水资源的利用必须依赖水利工程.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 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 地区.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计划取长江水沿 运河北上到达京津唐地区,这条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在我国其年运输量仅次于 ,居第二位.

(5)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应该怎样做呢?(任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几种运输方式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空运最快,水运次之,陆运最慢

B.空运最快,陆运次之,水运最慢

C.陆运最快,空运次之,水运最慢

D.水运最快,空运次之,陆运最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溧水的小明同学曾想到巴西看世界杯,但不知巴西在地球上的位置,他应该查找的地图是(  )
A.世界国家与地区图
B.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图
C.圣保罗城市交通图
D.圣保罗城市旅游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