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青岛出发,乘坐火车参观上海世博会,途经的铁路线是( )
A.胶济线、京沪线
B.蓝烟线、京九线
C.沪杭线、京广线
D.京哈线、京广线
(2)北京和上海分别位于我国两大综合性工业基地,关于两大城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临近消费市场
B.北京及周边能源短缺,上海本地能源充足
C.分别是我国首都和最大城市
D.北京为铁路中心,上海是海运中心

【答案】
(1)A
(2)B
【解析】⑴从青岛出发,乘坐火车参观上海世博会,途经的铁路线是胶济线、京沪线,A对,BCD错。

⑵北京和上海分别位于我国两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两大工业基地都临近消费市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北京是我国的铁路中心,上海是海运中心,ACD对;北京周边能源丰富,而上海能源缺乏,B错。
所以答案是:(1)A;(2)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中国区域图”,完成相关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②;③;④
(2)①区与②区的划分界线是 , ③区的自然特征是 , ④区的自然特征是
(3)①区与③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①区与②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④区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的主要因素是
(4)在能源的储藏和利用方面,天然气和石油丰富的是区,太阳能和地热能丰富的是区,水能丰富的是区,煤和石油丰富的是区。(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He knows English French.So he can travel to Canada.

A. both;and B. neither;nor

C. either;or D. neither;o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根据图表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探究内容:

(1)图一中A、B两河流流量较大的是 河(写名称),此河流流量大的气候原因是

(2)结合图三“南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图二中图例甲、乙代表水稻的是

(3)右表为近三年来印度年降水量与水稻产量数据统计,由此可知:印度各年降水量变化的特点是 ,年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水稻产量的大小。

归纳小结:

(4)气候影响地理环境的事例还有很多,请在下图表中字母上填写适当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两方面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古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具有此种天气的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南部沿海地区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解放前,下图甲、乙两地区是著名的“西大荒”“北大荒”。现如今“西大荒”变成棉仓,“北大荒”变成粮仓。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区域都有独特的地形结构,甲区域的地形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乙区域的地表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

(2)“西大荒”变成棉仓,是因为生产优质___________,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北大荒”变成粮仓,其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_______(多项选择)。

A.东北地区水稻的生长期长B.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C.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相对少D.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4)右图为②河流某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图,读图可知M、N两汛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夏季,请解释M汛期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地图的三要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地区。
(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区过渡的地带。
(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现象严重。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导致黄河下游形成典型的现象。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贝贝想通过邮局给远在某乡镇中学的表哥写一封信,为使书信顺利安全到达,按中国行政区划的等级,贝贝应在信封上依次写清他表哥所在地的( )

A. 省、县、村、学校 B. 省、县、乡、学校

C. 县、省、乡、学校 D. 县、省、村、学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