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_,表示非季风区的是_______。
(2)影响我国夏季风主要来自_____(海洋或陆地),影响我国冬季风来自______ (海洋或陆地)。
(3)夏季风难以到达B区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较_______,且受到_______ (地形)的阻挡。
(4)A、B所代表的区域,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当地降水主要集中于_______季。
【答案】
(1)A B
(2)海洋 陆地
(3)远 山脉
(4)A 夏
【解析】
试题分析:
(1)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是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据图可知:A表示季风区;B表示非季风区。
(2)我国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显著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得副高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因此影响我国夏季风主要来自海洋;冬季,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因此影响我国冬季风来自陆地。
(3)由于B区域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已成强弩之末,难以深入该地。
(4)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因为夏季风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因此降水也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据图可知:A地位于季风气候区,B地位于非季风气候区,所以A地降水较多。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面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夏季气温越高,水量越大
B.乙区域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冬季有结冰现象
C.甲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多为外流河
D.乙区域河流由四周流向中部,河流水量大
【2】下列属于乙区域代表性农产品的是( )
①棉花 ②水稻 ③葡萄 ④香蕉 ⑤小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
B、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C、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D、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南、北地区水土资源比较图”、“跨流域调水路线图”,读图与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02年12月29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仅两天,位于调水源头的扬州,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由于水质污染,扬州邵伯湖水域内的十多万斤鱼虾死亡,湖区生态遭遇灭顶之灾。
(1)图中所示北方地区 资源多, 资源少;南方地区反之。这种分配特点对农业生产而言是 (合理或不合理)的,从而加剧了我国 地区的缺水程度。
(2)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状况,我国正在建设 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其中东线调水的主要水源来自 (河流),它是利用
运河进行调水。
(3)中线工程横跨的水系 (写出一个),流经的省会城市 、 (写出两个)。
(4)东线工程通水后,受益地区最担心的问题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工业基地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内江的交通地位 内江是川东南乃至西南各省交通的重要交汇点,是四川省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铁路有成渝、内昆,铁路纵贯南北构成“丁”字形;公路有成渝、内宜、内遂、隆纳四三条高速公路在内江汇合成“十”字形。正在建设中的成渝高速铁路也在内江建站。内河航运以沱江为主,沱江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直通长江。
(1)图示工业基地中,可与成渝经济区通过长江航运联系的甲是 工业基地。
(2)据图中信息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内最主要的工业部门可能是 。(单选)
A.制糖工业、造船工业 B.纺织工业、化学工业
C.钢铁工业、机械工业 D.食品工业、森林工业
(3)我国高技术工业发展迅速。甲、乙、丙、丁工业基地中,嫦娥三号探月器的主要研制中心和飞行控制中心,分布在我国高技术工业实力雄厚的 工业基地。
(4)根据材料及图分析,内江在成渝经济区中的特殊交通地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中,完成下列问题。
【1】B位于D的什么方向?(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2】关于B、D两点的半球位置以及纬度范围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在东半球,中纬度地区;
B、都在南半球,B处于中纬度地区,D位于高纬度地区
C、都在北半球,B处于中纬度地区,D位于高纬度地区
D、都在西半球,B、D都在南回归线以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