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
(3)从时间分配看,_________季节,河流处于丰水期。
(4)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5)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计划是从长江下游___________(城市)取长江水利用___________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6)中线方案利用汉江上游的___________水库引水,最终流向________。
(7)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以解决__________地区的缺水问题。
【答案】(1)河流水 、 淡水湖泊水
(2)南丰北缺
(3)夏(或夏秋) [写秋季不给分]
(4)跨流域调水 [写南水北调不给分]
(5)扬州 、 京杭
(6)丹江口
(7)西北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状况及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应对措施。
(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河水和淡水湖泊水。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呈现出南丰北缺的特点。
(3)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季节,降水比较多,河流处于丰水期,水资源丰富。
(4)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可以采取南水北调的方法进行,就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使用。
(5)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是从长江下游扬州取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6)中线方案利用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最终流向北京、天津。
(7)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对图甲、图乙和有关材料的分析,完成下列探究题.
材料:绿洲边缘地区的环境非常脆弱,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很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并逐步成为荒漠。
(1)探究新疆的地形分布特征。
结论:______与______(地形类型)相间分布。
(2)探究塔里木盆地中的城市分布规律及原因。
分布规律: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______(边缘或内部)的绿洲。
原因:塔里木盆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而绿洲地区______资源较为丰富,这种资源主要来自______。
(3)探究荒漠化最容易发生的区域及荒漠化产生的原因。
结论:______地区最容易发生荒漠化。
原因:该地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了,小明想知道伊拉克在哪里,他应该查找( )
A. 世界政区图 B. 世界地形图
C. 世界气候图 D. 世界人口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的是( )
A. 汶川地震 B. 喜马拉雅山在升高
C. 地中海面积在缩小 D. 日本地震
【2】当发生地震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是( )
A. 立即收拾东西 B. 立即逃跑
C. 立即打电话或告诉家人,然后再跑。 D. 立即躲在坚固的家具或桌椅底下,就地避震后,再有秩序地撤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北、南美洲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麦哲伦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2】有关南、北美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濒临太平洋和大西洋 B. 两大洲的大陆部分都有赤道穿过
C. 西部都有高大的山脉,且同属科迪勒拉山系 D. 北美洲以温带为主,南美洲热带面积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小明家在A处,学校在B处,A,B两点相距1200 m,则用方向和距离描述A,B两点的相对位置应是:
(1)点B在点A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2)点A在点B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6000多年前渭河平原就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延安宝塔山都是令人向往的研学基地。黄土高原的各学校地理研学小组,开展的地理研学活动主题多样,既有生态环境方向的,又有历史文化方向的。
前期设计地理研学主题
(1)自然方向围绕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人文方向(图示研学路线①②)分别围绕_____、_____主题展开。
实验指明资料搜集方向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学小组发现:长城以南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貌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他们做了如下4组实验,模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获得了各组实验数据,其中B组的实验数据(降水量相同)如表:
植被覆盖率(%) | 径流量(mm/30分钟) | 产沙总量(g) |
100 | 9.77 | 0.85 |
70 | 27.31 | 4.34 |
40 | 41.91 | 57.29 |
0 | 50.83 | 123.07 |
得出结论:
植被是通过减少_____来实现减沙的。
为了印证实验结果,研学小组需要搜集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_____、_____等资料。
实践见证水土保持成效
(3)经现场考察,“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研学小组发现黄土高原水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他们展示了绘制的当地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拍摄的两幅梯田图片。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凹地,降雨时形成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
得出结论:
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显示,在坡地不同部位采取了_____、_____和A处(坡脚)建拦土坝的治理措施。沟谷也建拦土坝,其作用是_____。
从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看,内环式梯田的优势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