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B.非洲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

C.印第安人是黑色人种

D.欧洲的平均海拔世界最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东台市七下期中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

A.乌拉尔山、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贵州省都匀市、四中、六中八下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我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七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东南亚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马六甲海峡位于( )

A.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

B.菲律宾与马来西亚之间

C.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之间

D.苏门答腊岛与新加坡之间

2.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全年温和多雨

C.炎热少雨

D.全年高温多雨

3.近年来,我国推出的“新、马、泰”旅游线是指 ( )

A.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山 B.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

C.新加坡、马来半岛、泰国 D.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4.小明去年6月下旬到东南亚新马泰旅游,下面是他写的旅游见闻,不正确的是( )

A.游客们在新加坡的鱼尾狮公园拍照留念

B.在新加坡领略花园城市的风光,只能用俄语和当地人交流,还看火山喷发时的奇观

C.从车窗向外看,看到了成片的橡胶林和油棕种植园

D.当地人大多吃米饭,每天午后时常下一场雨

5.有关东南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全部

B. 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高原面积广阔,平原、山脉相间分布

C.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上游地区

D. 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的重要产地

6.东南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的自然原因是( )

A.种植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高 B.多山地,土壤肥沃

C.热量、水分充足 D.对热带经济作物需求量大

7.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为( )

A.红河 B.怒江 C.雅鲁藏布江 D.澜沧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七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有( )

A.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七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亚洲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纬度位置来看,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 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B.亚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亚洲东临大西洋,南临印度洋

D.亚洲河流内流流域面积较小

2.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三线”穿过的海峡是( )

A.马六甲海峡 B.直布罗陀海峡

C.白令海峡 D.土耳其海峡

3.图中M点人口稀疏,原因是( )

A.该地区位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B.该地区位于气候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

C.该地区位于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D.该地区位于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焦作市七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非洲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题目。(7分)

(1)填出图中序号表示的气候类型:

① 气候 ② 气候

③ 气候 ④ 气候

(2)非洲气候具有 的分布特点。

(3)非洲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有 气候和 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焦作市七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是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白令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东台市七下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最主要的条件是( )

A、气候湿热 B、平原广大

C、劳动力充足 D、土壤肥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