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人文景观中,主要位于南方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2.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A. 地形因素 B. 气候因素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3.下列叙述中,与北方地区相符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①农田以旱地为主 ②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③赛龙舟为传统的运动项目 ④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⑤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厚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1.A 2.B 3.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地理差异及其原因。 1. 据图可知,江南水乡是南方地区的景观,荫房、蒙古包是西北地区的景观,窑洞是北方地区的景观。 2.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主食是面食;南方多...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解答题
读黄土高原有关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从地形、气候、地表植被条件等方面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至少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见,黄土高原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请结合图(二)分析其频繁多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人地之同的矛盾,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地形破碎,坡度大②或降水集中,强度大③或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2)煤 (3)旱涝灾害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集中于7、8两月 (4)控制人口增长;把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迁移到他处;农业生产中注意保护环境;号召退耕还林还草等(任答其二即可)。 【解析】(1)从地形上看,这里地形破碎,坡度大,从气候看,这里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使该区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广东省生学业考试预测卷(二)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珠江的主干流及其发源地分别是( )
A. 西江、西藏唐古拉山
B. 东江、福建武夷山
C. 西江、云南乌蒙山地
D. 北江、广东南岭
2.珠江的主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
A. 云、黔、桂、粤
B. 滇、贵、西、粤
C. 云、贵、西、粤
D. 藏、黔、桂、粤
3.珠江的水文特征是( )
A. 含沙量大 B. 结冰期长
C. 水量小 D. 汛期长
4.结合我国的地势特征可以看出,珠江主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
A. 自东向西流 B. 自西向东流
C. 自南向北流 D. 自北向南流
1.C 2.A 3.D 4.B 【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河流的分布。 1.珠江水系上源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乌蒙山,流经黔桂两省区,至广东省三水市与北江汇合后称珠江,由磨刀门人南海,全长约2 210千米。 2.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西江为珠江最大的支流,跨越云、黔、桂、粤等省区。 3.珠江流域降水量较多,径流量较大;珠江流域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因此汛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甘肃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组
读“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工业中心和交通”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东北有中国最大的
A. 城市群 B. 重工业基地
C. 铁路交通枢纽 D. 国际航空港
2.东北许多工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依托
A. 便捷的水运条件 B.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 丰富的自然资源 D. 先进的高科技条件
1.B 2.C 【解析】 1.从图中信息看,东北地区交通便利、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形成了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所以选B。 2.东北三省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该地区凭借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良好的工业基础,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其发展重工业的主要依托是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丰富.根据题意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