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长江、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_____山,滚滚东流,最终注入到_____海。
(2)黄河的中游和下游的界点是_____,最后流经的是_____(省级行政区全称)。
(3)黄河、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______)
A.流速慢 B.含沙量大 C.结冰期长 D.水能资源丰富
(4)长江支流众多,干支流组成了庞大的水运网,航运价值极大,有“______”之称。
(5)黄河中游流经_____(地形区),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泥沙便随雨水一起 汇入黄河之中,导致在黄河的下游出现了著名的_____景观。
(6)长江和黄河均自西向东流,其主要原因是_____。
(7)请写出一条治理黄河的措施_____。
【答案】唐古拉山 东海 桃花峪 山东省 D 黄金水道 黄土高原 地上河 我国地势东高西低 上中游:植树种草、建淤地坝、修筑梯田,下游: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等(任选一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河和长江的概况、长江和黄河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等,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1)由图可知,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到东海。
(2)由图可知,黄河的中游和下游的界点是河南桃花峪,最后在山东省注入渤海。
(3)黄河、长江上游都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A错,D对;长江和黄河上游含沙量不太大,B错;长江上游很多河段没有结冰期,C错。故选D。
(4)长江支流众多,干支流组成了庞大的水运网,航运价值极大,有“黄金水道”之称。
(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泥沙便随雨水一起 汇入黄河之中,导致在黄河含沙量剧增,到下游河段,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减缓,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出现了著名的地上河景观。
(6)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许多大河(如长江和黄河)都自西向东流。
(7)治理黄河的措施有上中游:植树种草、建淤地坝、修筑梯田,下游: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等。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开发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的问题是( )
①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加 ②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劫 ③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 ④影响了巴西工业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晓晓家乡的传统建筑是中国的四合院,以下描述与晓晓家乡特色一致的是( )
A. 夏季炎热干燥 B. 人们大多喜爱面食
C. 山上随处可见常绿阔叶林 D. 贫瘠的红壤广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丁丁假期去我国一处驰名中外的地区旅行,在该地观赏到了以下景观。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
A.东北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黄土高原D.西双版纳
【2】该地区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原则,A处适宜发展_______业;如果该地发展钢铁工业,其明显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推行生态增产,打造绿色粮仓”,该地区培育瓢虫吞食蚜虫,使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在农业生产中大幅减少,这体现了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F_________
(2)由E处和D处爬山,哪处更省力________
(3)________处易形成河流,.
(4)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4年12月26日,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开通,这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图为兰新高铁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各题。
【1】影响兰新高铁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城镇分布D.自然风光
【2】兰新高铁开通运营的积极意义有
①促进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②提高新疆油气资源的运输能力
③拓宽新疆特色瓜果的运输通道 ④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