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3.黄河下游“脚肿”(地上河)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水土流失B.围湖造田C.泥沙淤积D.河流断流

分析 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旧孟津.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治理黄河的根本工作是要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解答 解:黄河下游“脚肿”(地上河)形成的直接原因是黄河中游携带大量泥沙,泥沙在下游的华北平原淤积形成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黄河的特征及成因,读图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2014年12月26日,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高铁开通,贯穿中国西北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全长1776公里.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铁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结合“兰新高铁图1”“该地区干湿区分布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知兰新高铁与原兰新线相比多经过了青海省,结束该省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其所在的青藏高原,也迎来了“高铁时代”,兰新高铁成为中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的高速铁路.
(2)图2中,兰新客车专线经过的干湿区有干旱区和半干旱区,铁路沿线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3)铁路沿线的人们从事的主要农业部门是畜牧业,在水源充足的地方还发展了灌溉农业,当地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遭遇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是A(单项选择).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山脉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上的是(  )
A.大兴安岭B.天山C.喜马拉雅山D.昆仑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读图,回答问题:

(1)四地中气温年较差大的是B,位于南半球的是D.
(2)A、D两地的气温方面的共同特征是: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0℃以上.
(3)A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该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B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B、C两地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读我国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冬季风的是A图,性质寒冷干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由南向北递减,南北温差大.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来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3)我们把受夏(冬、夏)季风影响明显地区称为季风区.
(4)受季风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5)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图为“长江流域铁路干线图”和“各交通运输方式运价与距离的关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1)当两地距离小于80千米,与运输量多少关系不大时,一般选择公路运输.当运输量较大,两地距离在80-550千米时,一般选择铁路运输.
(2)比较航空、水路、铁路和公路运输中,运价最高的是航空运输,最低的是水路运输.
(3)A铁路线,从连云港出发,经郑州、西安等城市,至兰州,此铁路线为陇海线.
(4)从武汉到上海运送10万吨大米,选择最为经济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水路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及“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是形容黄河泥沙.黄河含沙量之高,在世界河流中绝无仅有.
材料二:黄河流域图

(1)由材料一可知,黄河的泥沙很多.黄河上、中、下游各段中,水位落差大、水量大增、泥沙大增的河段是中游,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2)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指发源地山脉①是巴颜喀拉山,“海”指海洋②是渤海.
(3)黄河水量较大的支流不多,其中支流③是汾河;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处⑤是位于内蒙古的河口.
(4)请您说出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的措施有哪些?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在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黄河水顺利入海(至少列举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反映所示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冬季南北温差大B.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C.夏季气温从东向西逐渐降低D.夏季气温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