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当前我省正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其中“海峡“指的是( )。

A、琼州海峡 B、马六甲海峡

C、朝鲜海峡 D、台湾海峡

C

【解析】

试题分析:河北省属于我国北方的省份,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都位于南方,马六甲海峡不在我国,朝鲜海峡位于我国北方,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的海峡。

考点分析: 考点1: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 试题属性
  • 题型:
  • 难度:
  • 考核:
  • 年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八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从西向东递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太仓、昆山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12月27日北京市民开始饮用长江水。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利用京杭大运河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已于2013年12月10日通水。中线工程从汉水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

材料二: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

(1)南水北调工程属于

A.同流域调水工程

B.跨流域调水工程

C.储水蓄水工程

D.交通运输工程

(2)南水北调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开始时,沿线地区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是

A.河道淤积

B.水污染

C.地下水位下降

D.土壤盐碱化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优势是

A.可供水量最大

B.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北上

C.工程量最小

D.沿线地区经济最发达,资金得到保证

(5)南水北调工程西线工程至今没有开工的原因是

A.西线地区还不是很缺水

B.西线地区经济不发达,没钱投入

C.西线地区翻山越岭,旋工难度大

D.西线地区输水量得不到保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八上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其中的“一个圈”位于( )。

A、长江沿江地带 B、香港

C、珠江三角洲 D、海南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八上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上游可以大力发展内河航运业

B、中上游水能丰富,水电业发达

C、中游毁林开荒,陡坡垦殖,水土流失严重

D、上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八上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侨胞原籍最多的两个省是( )。

A、台湾、福建 B、广东、福建

C、福建、浙江 D、浙江、台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七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写出A、B两点的地理坐标: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点中在高纬度的是_____点,中纬度的是_____点。

(3)图中各点中位于西半球的只有_____点;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和_____两点。

(4)判断图中各点的相互位置:A点在C点的_______方, B点在C点的_______方。

(5)赤道穿过的是________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梅州市七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四个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60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800千米

C.1/3000 D.1/5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潮州市七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所列的四个比例尺中, 最小的是( )

A.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 B. 1/50000

C. 五十万分之一 D. 1: 10000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