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 C.长江 D.南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地是 ,注入 。

(2)填写图中数字代号所代表的长江支流名称:② ,④ 。

(3)填写图中字母所表示地理事物名称:

港口城市:B ,D ;湖泊:E 湖,F 湖。

(4)图中方框内字母M、N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其中M是 ,N是 。

(5)目前,长江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2/3,人们把长江称为“ ”。

(6)我国在开发长江水能资源的同时,更应该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目前长江上游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中下游环境问题是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湘潭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果全体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这说明

A.我国人口增长快 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C.我国人口基数大 D.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的代码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填在横线上(四大区域)

A B

C D

(2)①②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它与我国冬季 等温线,降水量 等降水量线是一致的。

(3)A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农作物的熟制为 。

(4)C区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为 ,该地区的农业形式是以 为主 ,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5)A、B、C、D四大区域中,以“高、寒”为主要自然特征的是 (代号),铁路e为 ,B区域中的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冬半年影响中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 ( )

A.梅雨 B.台风 C.寒潮 D.水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衡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山脉不属于东西走向的是( )

A.天山 B.昆仑山 C.大兴安岭 D.南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定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①地形区地表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C.植被稀少,沟壑纵横

D.地面崎岖,多梯田

2.下列自然地理界线大致通过图中山脉大兴安岭的是

A.一月0°C等温线 B.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C.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中国局部区域简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 A—B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界线_________。

(2)图中甲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__为主,乙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

(3)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从广州坐高铁到北京的旅行时间缩短至8小时左右。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线属于京广线的是______________。

(4)京广高铁连接了我国沿海的京津唐工业基地和 工业基地。

(5)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甲─发展淡水养殖为主 B.乙─发展种植业为主

C.丙─发展林业为主 D.丁─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

(7)从上海运输2万吨钢材到北京,应选择:(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内河运输

(8)下列由秦皇岛港运往海口的货物,不可能的是:( )

A.小麦 B.苹果 C.甘蔗 D.煤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