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台湾省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的领土,读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地理事物的名称。A省区是______(填简称),B是______岛,C是_____海峡。

(2)台湾岛上主要工业和城市集中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主要受那些条件影响?

(3)台湾是我国多地震的地区, 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闽 钓鱼 台湾

(2)地形平坦;人口集中,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写出2点即可)

(3)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或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解析】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1)根据图示:图中A省级行政区位于台湾海峡西侧,为福建省,简称“闽”;B位于台湾岛东北方向,为钓鱼岛;C为台湾海峡。

2)台湾岛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台湾山脉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东部和中部,因此台湾的人口、农业、城市都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西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平原分布较广;人口分布比较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和人文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铁路、公路、海运等交通便利。

3)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故多火山地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某建筑公司的张老板想出国考察泰姬陵,他应去( )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印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甲半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 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C. 河流全部流入太平洋

D. 向中国大量输出的农产品有棕油、小麦

2B处被称为两大洲、两大洋的“十字路口”,是

A. 直布罗陀海峡B. 白令海峡

C. 马六甲海峡D. 麦哲伦海峡

3到A国旅游,最有可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法国地形结构比例及农业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法国发展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地形以( )为主

A. 盆地山地B. 山地高原

C. 平原高原D. 平原丘陵

2法国养牛区分布在西部,有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的气候,是( )气候

A. 温带大陆性B. 温带海洋性

C. 地中海D. 热带草原

3法国的葡萄酒闻名世界,葡萄品质优良,下列有关法国盛产优质葡萄的自然条件,正确的是

A. 内陆地区,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B. 海拔高,气候寒冷,利于糖分积累

C. 地中海沿岸夏季气候炎热干燥,利于糖分积累

D. 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地区。

(2)图中秦岭______

A.是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B.以北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

C.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分界线D.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

(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___________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高原大陆”之称;
②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③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极地区几乎没有生物资源;
④11月至次年2月,是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 是我国一月份零度等温线 B. 是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C. 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D. 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澜沧江以外,另两条河流指的是(  )
A.长江,黄河
B.长江,雅鲁藏布江
C.黄河,珠江
D.珠江,塔里木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