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到4月5日,云南省政府代表团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开展经贸合作交流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材料中提到的三个国家位于
A.东亚 B.西亚 C.东南亚 D.南亚
2.材料中提到的三个国家主要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3.代表团如果从这三个国家进口货物,最有可能是
A.棕榈油 黄麻 B.小麦 椰子 C.天然橡胶 苹果 D.棕榈油 椰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郊尾、枫江、蔡襄教研小片八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地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
B.丙地终年盛行东南风
C.甲、乙两地终年炎热干燥
D.丁地夏季盛行西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七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11分
(1)俄罗斯地跨___________、 两大洲,首都是___________。
(2)俄罗斯的地势特点是 。地形以 山脉为界,以西为西欧平原,以东依次为 平原、 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俄罗斯河流众多,但是除伏尔加河外,航运价值都不高,其原因是 。
(3)摩尔曼斯克是位于__________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原因是 。
(4)俄罗斯工业发达,特别是重工业十分发达,分析资源条件对其工业发展的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七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
A.伊朗高原 青藏高原 恒河平原 黄海
B.伊朗高原 青藏高原 印度河平原 东海
C.阿拉伯高原 青藏高原 印度河平原 黄海
D.阿拉伯高原 青藏高原 恒河平原 东海
2.该图反映亚洲地势东西方向变化的特点是( )
A.西部高,东部低 B.中部高,东西两侧低 C.东西低,南北高 D.四周高,中间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漳州立人学校八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北极圈附近的土著居民发现太阳终日挂在天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冰洋冰层厚度显著增加
B.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为极夜
C.北冰洋冰冻线向较低纬度扩张
D.北半球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漳州立人学校八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该图所表示的半球是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北半球 D.南半球
2.图中甲乙所代表的大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白令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漳州立人学校八下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两年我国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下列不是其主要原因的
A.机动车辆的增多 B.焚烧秸秆 C.冬季燃煤取暖 D.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漳州市毕业班暨中考模拟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下图中重要的山脉、河流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对下图中①~④地理事物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是德干高原 B.②处是亚马孙平原
C.③处是西西伯利亚平原 D.④处是中部平原
2.一艘满载货物的我国货轮从④地区港口城市驶向上海,船上最不可能的是( )
A.牛肉 B.铁矿石 C.羊毛 D.樟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福建建瓯市七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B 。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内有 现象。此时澳大利亚的学生是将要放 (暑假、寒假)。
(3)一年中,福建省白昼最短的一天,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 ,影子最 。
(4) 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 变化。
(5)我校初一年段本次考试的时间是(12月5日至12月6日),在此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处在_____ (填节气)、___ 点(填字母)之间。
(6)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