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河流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乙图所示地理景观出现在甲图中的__________(A、B)河上。
(2)湖泊C__________,支流E是__________,A河最终注入__________海。
(3)AB两河中,汛期较长的是_______河,凌汛出现在_______河,小浪底工程修建在__________河上,治理A河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
(1)黄河, 长江,  A
(2)鄱阳湖,渭河,渤海
(3)B河(长江), A河(黄河),A河(黄河),治沙

试题分析:
(1)黄河最后经山东注入渤海,长江经上海市注入东海。可知A是黄河,B是长江。乙图的地理景观是地上河。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2)与长江干流相交汇的有两个著名的湖泊,一个是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一个是位于湖南省的洞庭湖,其中洞庭湖在鄱阳湖的西面。C为鄱阳湖。黄河在中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位于陕西省的渭河,一条是位于山西省的汾河,E是渭河。黄河最终流入渤海。
(3)A是黄河,B是长江。黄河在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有结冰期,初春有凌汛;雨季比长江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水量小。长江在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无结冰期,汛期比黄河长,水量大。小浪底工程在黄河上。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由于流速快,而所经地段植被情况差,导致大量的泥沙被带走,而到了下游,流速变缓,于是大量的泥沙就沉积了下去,几千年常此积累,堆积在河床上,致使河床升高,地上河就此形成了。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不断上升,两岸地区每逢汛期便面临着洪水的威胁。长期以来,人们采取修筑堤防的方式来约束洪水,致使河床与两岸地面的高差越来越大。历史上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泛滥,给华北平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河南省的地上河最为典型。黄河的治理中最重要的是治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加高下游堤坝B.上游建坝拦洪
C.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D.下游改道,增加入海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某条河流的下游“地上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这是我国的一条著名河流,她的名字是
A.长江B.黑龙江C.珠江D.黄河
小题2:“地上河”出现在该河的哪个河段
A.上游B.中游C.下游D.河流入海口处
小题3:该河段“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沉积,导致河床升高
B.沿岸人民不断向河中倾倒垃圾
C.两岸支流多,水量大,导致河面上升
D.河流两岸工农业生产导致地面下沉
小题4:都说该河河水“一碗水,半碗沙”,其泥沙主要来自: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能够沿一定方向并按实际分布顺序排列的是
A.香港、澳门、台湾B.阴山、秦岭、南岭
C.亚热带、寒温带、暖温带D.长江、淮河、珠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关于长江水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干流以南的支流每年先进入汛期 B.上游大型湖泊众多
C.下游支流多,水量大D.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治理黄河关键在于做好(     )
A.开挖河道工作B.兴修水库工作
C.加固大堤工作D.水土保持工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 ( )
A.雅砻江上B.岷江上C.嘉陵江上D.乌江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长江沿江四大城市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正确的是:(  )
A.武汉、重庆、南京、上海B.重庆、南京、武汉、上海
C.重庆、武汉、南京、上海D.南京、重庆、武汉、上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回答: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呈巨大的“几”字形,曲折向东流入_____海。
(2)黄河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_________平原成为“塞上江南”。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因为黄河中游流经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_____高原,在下游形成了____河,给我们带来了隐患。
(3)请根据所学分析该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至少写出2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生态环境脆弱,除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之外,________灾害是这里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