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开发地下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因此通过兴修水库等措施,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5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或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防止水污染

【答案】A

【解析】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或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的有效措施是兴建水库,故答案选A。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6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

A. 冬春多,夏秋少 B. 冬春少,夏秋多 C. 东部多,西部少 D. 东部少,西部多

【答案】B

【解析】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时空分布部均匀,从时间上来看,冬春少,夏秋多;从空间上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所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冬春少,夏秋多,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需要识记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冬春少,夏秋多,从空间上来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7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A. 输水线路较短 B. 人口少,最为经济

C. 可以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 D. 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共分为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线路,其中东线工程从江都提水,沿京杭运河北上,最终到达天津,所以东线工程主要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已有的河道及天然湖泊,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水北调工程。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8

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③直接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 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更多地采用滴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轻地表水体污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推广节水器具,将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浇洒道路,收集城市雨水作为绿化用水等.总之,我们要为建立“节水型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点睛】

考查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9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难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我国所有的土地利用类型中, 占的百分比最大。

(2)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是 。(多选)

A.耕地、林地少 B.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难利用的土地多 D.人和耕地矛盾突出

(3)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用地将会不断增加,耕地将会

【答案】(1)20.1% 26.1% 可利用的草地(2)ABCD (3)建设 更少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的耕地、林地占土地面积20.1%,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21.6%,因此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耕地和林地小,草地比重最大。

(2)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资源是耕地、林地少,草地比重大,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可利用的草地较多,故选ABC。

(3)随着人口的增长,建设用地将会越来越多,而耕地会越来越少。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题型】解答题
【结束】
20

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回答下列回答: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河流)的水调往 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可利用 河道,经过 五个省级行政区。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 水库调水,经过 、_ 等省级行政中心,将长江水最终调到北京和天津。

(4)想一想: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5)我国北方缺水严重。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北方缺水严重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南水北调工程是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____________。

(7)在南水北调中我们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福建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高原中,地面起伏不大,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这个高原是:

A. 黄土高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解析】
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故不符合题意;

B.青藏高原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故不符合题意;

C.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故不符合题意;

D.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我国各大高原的地面特点.由于各地所处的地形环境不同,形成了各高原独特的地面形态,在记忆时应注意区别.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1

下列地理分界线中,通过“秦岭——淮河”一线的有:

①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②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④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贝贝到厦门旅游,看见宾馆大厅的四个时钟(如下图),同一时刻四个城市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 地球绕地轴不停自转 B. 厦门纬度低

C. 地球绕太阳不停公转 D. 宾馆时钟坏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区时刻要早,这样不同经度的地方就产生了时间差异,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题型】选择题
【结束】
7

某地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他们生活在(  )。

A. 热带地区 B. 温带地区

C. 寒带地区 D. 极地地区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小明家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是因为他生活在温带地区,其季节变化明显.根据题意,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题型】选择题
【结束】
8

读“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极笼罩在黑夜之中

B. 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

C. 此时临沂昼夜等长

D. 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

【答案】A

【解析】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

读图可知,南极处在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故A正确;

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可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B不正确;

北京处于向着太阳的一半是白昼,故C不正确;

对于全球来说,昼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围始终是相等的,故D不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昼夜半球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题型】选择题
【结束】
9

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

A. 5月1日 B. 6月22日 C. 8月1日 D. 10月1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乔家大院》是一部反映晋商闯天下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故事发生在如图中的       省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中省级行政轮廓可知,图中①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图中②是黑龙江省,简称黑,图中③是山西省,简称晋,图中④是江西省,简称赣。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0

下列各组海域中,属我国内海的是 (   )

A.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B. 南海、东海

C. 渤海、黄海 D. 琼州海峡、渤海

【答案】D

【解析】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有两个内海琼州海峡、渤海。

【点睛】

识记我国的内海和四个领海。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1

我国同时兼临渤海和黄海的省区是  ( )

A. 冀、苏 B. 辽、鲁 C. 京、津 D. 冀、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

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时,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星斗满天,这是由于我国(  )

A. 距海远近不同 B. 地形地势不同 C. 东西跨经度广 D. 南北跨纬度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跨经度广,是造成东西部晨昏差异的原因,我国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由此可知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跨5个时区。

考点:我国的疆域

【题型】选择题
【结束】
4

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是 (    )

A. 东南、西北和东北部 B. 南方地区

C. 西南、西北和东北部 D. 西部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部分流域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图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 东多西少 B. 南多北少

C. 东南多,西北少 D. 夏秋多,冬春少

3.4.针对图中反映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状况,我们采取的措施为(  )。

A. 兴建水库 B. 引黄济青

C. 南水北调 D. 节约用水,保护水

【答案】

5.6.B

7.8.C

【解析】

9.10.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长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4000立方米/年以上,而长江以北的海河、黄河、淮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在500立方米/年左右,所以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为南多北少。

11.12.图中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应采取跨流域调水措施,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的水引至青岛,不能从整体上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所以选C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2

下列灌溉方式属于节水农业的是(  )。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B. 选择耗水量大的农作物

C. 采用大水漫灌、自流灌溉的灌溉方式 D. 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解析】
在农业方面的节水措施有:①改变灌溉技术、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②改变作物品种,在北方缺水的地区种植耐旱、耗水量小的农作物,节约灌溉用水.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水污染.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3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有

①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 ②滥伐森林,植被减少 ③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

④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 ⑤占用农田挖塘养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国策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但在土地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解析】
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由于长期以来靠天养畜,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造成1/3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使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所以“滥伐森林,植被减少、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口增长过快,造成房源短缺,不得不占用耕地开拓房源”,都属于当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4

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开发地下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因此通过兴修水库等措施,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

【题型】选择题
【结束】
15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或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大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防止水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列措施有利于土地资源保护的是(  )。

A. 毁林开荒 B. 毁草造田

C. 围湖造田 D. 限制城市、工业用地

【答案】D

【解析】毁林开荒、毁草造田、围湖造田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土地资源保护;限制城市、工业用地有利于地资源保护;故答案选D。

【题型】选择题
【结束】
6

读“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沙漠

3.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A. 种植业 B. 林业

C. 水产养殖业 D. 畜牧业

【答案】

5.6.A

7.8.D

【解析】试题分析:

9.10.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可得,①在我国南方地区,为水田农业区,②在我国北方地区,为旱地农业区,③在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为林业分布区,④在我国西北地区,为草原农业区,①和②都是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故选B.

11.12.④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草原分布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草原分布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所以我国西北地区也是我国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土地利用的有关知识.

【题型】选择题
【结束】
7

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是(  )。

A. 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 草地——东南多、西北少

C. 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 耕地——东部多、西部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地理期末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A、B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1.2.A地气温特点是

A. 终年严寒 B. 夏季高温 C. 四季如春 D. 全年高温

3.4.B 地降水最多的季节是( )

A. 冬季 B. 秋季 C. 夏季 D. 春季

【答案】

5.6.D

7.8.C

【解析】

9.10.由图可知,A地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所以 A地气温特点是终年高温。正确答案选D。

11.12.由B图降水量可以判断,最多月份为7、8月,在夏季,故选择答案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的判读。

【题型】选择题组
【结束】
34

某地人口出生率为 1.6%,人口死亡率为 0.5%,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 2.1% B. 1.1% C. 1.5% D. 0.5%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因为某地人口出生率为1.6%,死亡率为0.5%,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6%-0.5%=1.1%.

考点:人口自然增长率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5

下列地区人口稀疏的是( )

A.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B. 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地区

C.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D. 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

【答案】C

【解析】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以及空气稀薄的高原,炎热的热带雨林区等都不适宜人的居住。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6

读漫画“不堪重负的地球”,回答下面小题

13.该漫画最主要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 )

A. 环境问题 B. 人口问题 C. 资源问题 D. 水污染问题

14.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

A. 劳动力普遍短缺 B. 资源短缺

C. 各国国防兵员不足 D. 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

15.B

16.B

【解析】

17.该漫画的含义指的就是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地球上的资源遭到破坏,环境不断恶化,使得地球已不堪重负,故选B。

18.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一系列问题,故选B。

【题型】选择题组
【结束】
37

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应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B.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是发达国家的现象

C. 人口增长越慢越好 D. 现在世界各国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答案】A

【解析】关于人口问题的说法,人口增长应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是发展中国家的现象;人口增长既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现在大部分国家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人口问题有关知识,要理解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结束】
38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

A. 西班牙语、英语 B. 阿拉伯语、法语 C. 俄语、阿拉伯语 D. 汉语、英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中甲、乙两条大河注人的海洋分别是( )

A. 甲注入东海、乙注入南海 B. 甲注入黄海、乙注入渤海

C. 甲注入渤海、乙注入东海 D. 甲注入南海、乙注入渤海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并在阶梯的交界处形成丰富的水能。据图可知:甲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乙是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河流和湖泊。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4

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省区是( )

A. 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B.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C.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D. 广西、广东、云南、台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省区依次是: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四省区.故选:B

考点: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省区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5

水稻也能在北方生长,这是因为我国

A. 土壤肥沃 B. 雨热同期 C. 地形复杂 D. 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

【解析】
我国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比大多数国家偏北,水稻也能在北方生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雨热同期.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季风气候与农业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6

下列河流中,冬季不结冰的是()

A. 黑龙江 B. 辽河 C. 黄河 D. 珠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河流冬季有误结冰期的分界线.

【解析】
黑龙江、辽河和黄河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冬季有结冰现象,珠江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冬季不结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河流有无结冰期现象的问题,理解解答即可.

【题型】选择题
【结束】
27

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 )

A. 沪 B. 津 C. 京 D. 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